灾后就业支援社会工作服务发展过程探析

时间:2022-09-27 12:31:31

灾后就业支援社会工作服务发展过程探析

【摘 要】在开展了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过后,更重要和更艰巨的任务是灾后的恢复和重建。本研究以香港无国界社工在北川县擂鼓镇开展的金盏花美好人生自强计划为例,主要采取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在参与就业援助服务工作的同时,对主要案主和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对该计划的主要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总结。

【关键词】就业支援;服务过程;社会工作

汶川地震发生后,香港无国界社工第一时间进驻北川县擂鼓镇,成立了第一所社区照顾综合服务中心――“心灵泉源综合服务中心”,在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最终目标的基础上,为灾区群众尽力提供物质和就业上的帮助与服务。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语言、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区别的灾区开展这一服务,社会工作者们承受了无法言语的压力与困难。

一、理论视角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关注点在于案主的优势和潜能,以优势和资产为本的取向激发案主和社会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希望和动机,因此优势视角的重要性在灾区逐渐凸显。社会工作者以优势视角和能力建设的理念介入灾后重建,并不是要刻意忽略其痛苦,而是期待协助案主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从灾区群众潜藏的资源和智慧中发局力量,从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抗争精神(抗逆力)中看到重建的希望。

二、准备工作

(一)从语言不通到发现优势

由于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几乎没有四川人,不懂四川话,更不了解本土文化,因此需求评估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后来,发展了一批当地的义工作为翻译,调查工作才慢慢地有了进展。在调查和家访过程中,机构的社工都发现,当地的一些妇女闲时会做一些刺绣活儿,并且年龄跨度较大。社工敏感的运用了优势视角的理念,看到了灾区妇女的优势所在,因而萌生了义卖刺绣品的想法,为她们增加收入、补贴家用,提高家庭或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以此为载体聚集灾区民众分享地震时的经历及感受,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这也就是“金盏花美好人生自强计划”的雏形。

(二)前期准备与宣传

第一名参与人员来自一次偶然。社工家访到一位独身老年妇女家中,一边看她踩着缝纫机帮别人补衣服,一边陪她聊天。社工连续去了三天,知道这样的活儿时有时无,于是询问她是否愿意到机构来帮忙裁布打包,并会付给她一些工资作为报酬,她当下便满是欢喜地一口答应了,由此便成为了机构的一名临时工作人员,不仅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保证日常生活开支,还丰富了老年生活,老有所为。而后,项目进入了如火如荼的准备阶段,定场地、买机器、买线买布买工具,挨家挨户地宣传,鼓励妇女们积极参加。

(三)从零群众基础到口耳相传

一开始,灾区的群众并不了解社会工作这个职业,加之一直有不同的调查队伍来到灾区,名为帮助灾民,实则在收集到了自己所要的资料和信息后,断然离开,剩下被揭开伤疤的灾区群众无奈地只能自己又将悲痛的情绪硬生生地压回心底,因此同外人建立信任关系显得尤为困难。经过不断家访,不厌其烦的解释与鼓励,终于还是有几名妇女鼓起勇气到机构来领线领布回去绣花,不管绣出来的效果如何,机构都出钱一并收回带到香港义卖,目的就是要鼓励更多的妇女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最初参加的妇女回去后一传十十传百,做了最真实的宣传,经过这番口耳相传,大家知道做羌绣可以赚手工费,愿意参加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实际活动,机构见到以羌绣作为支援项目的效果显著,索性就以此为支点来做大做强,发展更多的就业支援项目,为灾区的群众争取更多的资源与信息,帮助他们重建生活。

三、就业支援社会工作服务主要内容

(一)打破“零生计”――羌族刺绣发展项目

该项目是整个“金盏花美好人生自强计划”的主要发展项目,培训羌族妇女用传统的刺绣技术手工制作富有民族特色的刺绣产品,将产品发往香港等地义卖或者对外接收订单销售,让她们赚取收入,同时也能够保护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羌族的传统文化。参与该项目的成员全部是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当地妇女,亟需帮助。由于该群体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一致的发展目标,所以社工通过践行优势视角与能力建设,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将她们聚合起来,解决经济困难,共同发展。

针对刺绣小组的需求和组员本身的能力情况,社工开展了许多提高刺绣技能的培训班和讲座,例如,“羌绣制作帮助妇女生计活动”,通过走访小区和入户家访,组织妇女们共同学习,发展民族手工刺绣业,提倡以善用他们的技能来增加收入,陪伴灾民渡过无地无业的等待重建阶段;通过成立羌绣手工工作室,为灾民提供制作场地,同时为灾民提供机会出外学习,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增强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自助互助。妇女们不定期设计的手工艺品,让妇女在照顾家庭之余获得了部分收益,藉此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如果部分妇女因家庭照顾负担较重,也可以到机构领取材料带回家中,在空余时间进行加工后再交回机构。另外还有“羌绣讲习班”、“羌绣绘画班”等,都是为了提高妇女的羌绣技能而特别开展的。

工作员对每一次活动都进行了及时且专业的评估,对活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法。有一些活动并不能够保证之前报名的人员全部都来参加,常常都会有部分妇女缺席,而且每次出席的人次也不稳定,可见妇女的时间安排多变且不可预期,因此也造成了一些资源的浪费。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整体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组员在培训过程中,态度认真,气氛轻松,感受到了满足感与成就感。但同时问题也是存在的,比如培训老师的角色显得不够主动,多数针法要由组员提出问题时才解决等。组员在学习和制作绣品的过程中经常相互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交往,有利于完善他们的社交网络。

(二)能力建设――就业技能培训

开展一系列的就业技能培训其目的就是扶助有就业困难的灾民,为其提供辅导及合适的就业训练,以提升就业竞争力及自信心,帮助他们重新投入劳动市场。其中效果最好的是“电脑基础知识学习班”,运用助人自助的理念,灾民通过学习后可利用电脑相关知识帮助自己拓宽谋生手段,或增加作为家长对孩子电脑学习或沉迷的管教能力。另外,将电脑操作基本知识教给灾民,让他们有机会通过计算机学习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培养其学习能力,增强自信。更重要的是在集体学习中,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上一篇:浅谈民办高职院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途... 下一篇:关于高校师资培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