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时间:2022-09-27 12:16:43

浅谈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进行着改革,传统的音乐课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以小学音乐课师生互动为话题,谈一下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供同行斧正。

一、教师的“动”

1.富有童真的语言可以打动学生。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控制语调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带入音乐世界。在备课时还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的设计,使课堂节奏连接得更紧密、更恰当。

2.音乐课上,教师生动地讲故事,更能抓住孩子的童心。在《我们才不怕大灰狼》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将“三只小猪”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很快孩子们就进入故事情景当中,故事情景深深地抓住了孩子们好奇的童心。随后在学习这首歌曲时,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小声跟着唱,启发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并提问:“面对凶狠的大灰狼,三只小猪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在大灰狼粗暴的推搡下,谁的房屋倒塌了?谁的房屋最安全?三只小猪谁真正不怕大灰狼?”最后再学习并演唱歌曲。通过以上的精心安排,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学生也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二、学生的“动”

1.通过课外收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一课中,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学生很快就知道谜底是:耳朵。然后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收集到的声音模仿出来,再播放教师收集的声音,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然后再将学生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并说说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如此之后,我问道:“孩子们,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声音呢?”于是,孩子们纷纷举手上台来表演。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素材,在收集中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中得到解决,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2.让学生创作旋律,倾听自己的内心音乐,从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课堂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作旋律,再弹奏出来,展示给大家,孩子们会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每个孩子在创作中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姑且不在意孩子们的创作是否完善、完美,曲式是否正确,旋律的走向是否恰当,只要他们在创作中能够去探索、去理解就足够了。在教学中,我也很注意孩子们的创作,将他们的创作加以修改,配上和弦,附以优美音色和丰富的节奏,再弹奏出来让孩子们聆听,从而使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师生互动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我在《彝家娃娃真幸福》中,便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先进行节奏训练:出示这一课的节奏拼图,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条完整的节奏,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让学生听辨有无结束感,引导学生找出最动听的一条节奏。然后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有关彝族的趣闻轶事;接着聆听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录音,通过听,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歌词;然后教师示范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创编“歌伴舞”;最后分小组进行展示,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纵观这一节课,学生的参与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 河南省柘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上一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下一篇: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雨露”与“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