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

时间:2022-09-27 12:10:01

浅谈培养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能力

摘 要 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 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它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高考数学科的命题原则是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了综合性。

一、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阅读能力

阅读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阅读能力主要是指充分理解题意,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要快捷、准确在解决问题,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能对条件或所求进行转化和发现隐含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则这就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真的阅读这样才会让学生搞清楚题目是怎么一回事;要让学生去干什么事。

2.判断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统计概率、微积分初步、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化归思想等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则就需要学生很好的判断能力。那就采用什么策略、什么方法、什么战术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3.数学建模能力

近几年来,在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几道实际应用问题,这给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而数学建模能力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核心.

数学期望及方差;

题是一个常见的分段函数模型问题,即对生活中的问题向数学化转化――数学建模;(Ⅱ)题通过合理分析,通过所学的概率分布列知识可求。而(ii)问就的通过分析建立数学的模型――――它是属于我们所学的那一块数学知识,怎样建立数学模型求解。

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通性、通法教学,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2.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模型解题能力的意识

高考是注重能力的考试,特别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而高考中的应用题就着重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这从新课程标准的《考试说明》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的区别可见一斑.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

3.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

4.重视解题的回顾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上一篇: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 下一篇:如何使数学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