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时间:2022-09-27 12:06:21

浅析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隐患整治对策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探究了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问题和火灾隐患的状况和成因,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隐患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公众聚集场所也越来越多,更加繁华,一方面不断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也给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消防工作是一项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各个领域,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各级政府要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怎样做好我区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是摆在我们公安消防机构面前必须要解决的一道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多年的防火监督工作,就如何做好公众聚集场所防火工作谈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各位同行参考。

1 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危险特性

1.1公共聚集场所上网人员相对集中,疏散比较困难,容易造成人员的大面积伤亡,尤其以旧老城区问题更为为突出。这些地方的公共场所一旦发生较大火灾,在火灾的发展阶段群众是很难疏散完毕的,即使是一些小的火灾发生,也会让人们不知所措、无序逃窜、相互拥挤,以致不能及时得到疏散而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情发生。大型商场、会所等娱乐场所,不同于一些影剧院,会议室,顾客随意性比较大,有时人员相对集中,密度较大,加上灯光不好,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很拥挤,秩序比较混乱,如果通道不是很畅通,也非常容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

1.2室内的装修装饰大量使用的可燃、易燃等各种装饰材料。这些场所内可燃易燃等物多,火灾的荷载大。如一些影剧院、社堂的屋顶建筑物件是木质物件或钢质结构,舞台的结构和木地板都是可燃的,再加上道具,布景等可燃物最集中;观众厅、天花板和墙面为了满足声学设计音响效果,大多采用可燃易燃等材料,火灾的荷载很大幅度增加,增大了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危险。

1.3公共聚集场所一般用电设备多,火源教多,非常不宜控制。一般采用较多种类的照明和音响设备,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功率较大,如果对的使用不是不当,容易造成其局部的过载,线路短路等而引起一些火灾。有些品种的灯具表面的温度非常高,如钨灯具的石英玻璃管表面温度就可达500℃--800℃,而这些常常与幕布、背景等可燃物靠近非常容易引起火灾。公共聚集场所由于各种用电设备多,连接的各种电器设备、线路也多,大很多电影院、剧院、会议厅等的天花板和舞台看台上线路复杂,假如安装的不当,使用的不当,很有发生火灾的可能。在这些场所营业期间,往往还需加较多的各类装饰用灯具和光源,如果管理使用不当会引起火灾。

1.4发生时候火灾的蔓延快,扑救的困难。公共聚集场所的歌舞厅、影院、剧院、会议厅等发生火灾,由于建筑跨度大,有的处于垂直或悬挂状态,空间巨大,空气流通,加之采用大量的可燃物料和可燃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发展速度快,燃烧猛烈,极易造成房屋的倒塌,往往会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 公众聚集场所存在的火灾隐患的问题

2.1 公众聚集场所的虽然安全出口数量满足要求,但在其营业期间保持敞开通畅的不是很多。公众聚集场所的场地在经过建筑设计、消防审核、验收、开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等必要程序后,安全出口的数量、疏散通道的宽度等基本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在其营业期间,出于防盗和便于管理经营及方便,场所往往只将主要出入口保持畅通;而消防管理不善的场所,顾客就只有自己找出路逃生了,这样造成的隐患问题更大。这些根本不能指望安全出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每年对公众聚集场所的各类专项治理特别是现在开展的清剿火患行动结果来看,很大部分的场所都存在这类问题。

2.2疏散通道经常被占用。公众聚集场所进行开业前消防的安全检查是在尚未营业、东西堆放整洁或尚未堆放杂物、现场人员少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际在营业期间,经营者却在却不同程度地占用了各类通道来堆积各类物质,悬挂物品等各种装饰物以致阻碍安全出口的畅通,安装的侧拉门使通道的宽度减少。

2.3疏散指示标志不明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要求,疏散指示标志宜放在太平门的顶部或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m以下的墙面上,走道上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宜大于20m。疏散指示标志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疏散指示标志指向的安全出口被锁或被封堵,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就会给人员误导,延误逃生的宝贵时机。

2.4其消防应急照明的最低照度很多达不到规范要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0.5Lx,但由于公众聚集场所装饰物多等特殊情况,应急照明的光线被遮挡,地面照度无法达到0.5Lx。

2.5建筑消防设施普遍缺乏系统的维护、保养。消防设施在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往往就再无人关心了,在缺乏维护、保养的情况下,几年下来,这些投入大量经费的消防设施常常基本上处于瘫痪的状况。

3 公众集聚场所预防火灾的对策

3.1严把消防审核验收关。在一项新工程审核、验收的时候,一定要按着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去审核、验收。绝不能有一丝放松,对于旧楼改造的场所消防设施要定期的检查。对于一些消防设施不齐全,设施沉旧的单位一定要进行停业整顿。

3.2落实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

(1) 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要责任人从真正的意义上明白,防火安全的重要性,人身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加强负责人的消防知识。(2) 制定规章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管理。根据自己单位特点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把消防安全制度内容放在负责消防的工作人员的附近。 (3) 建立义务消防队,加强应急灭火疏散演练。(4) 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可通过一些消防演习来进来练习。

参考文献

[1]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 GB50045―95 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 公安部第39号令 公共娱乐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4] 公安部第73号令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六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

上一篇:现代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专业教研室如何做好本科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