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民生新闻

时间:2022-09-26 11:52:20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民生新闻

[关键词]新时期;民生新闻;科学发展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最突出的亮点就是以人本关怀为立场,以平民视野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将话语权和决策权更多地让给了平民百姓,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也成为媒体提升竞争力的新亮点。

近年来,民生新闻发展较快,在贴近性、可读性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探索,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新闻内容过度琐碎。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了路灯不亮、人行道被占、垃圾箱被毁等琐碎的小事上,满足于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而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和理性评判,可能会使受众陷入“民生新闻只是叙事”的误区,不利于民生新闻的发展。二是民生新闻过度娱乐化。部分媒体为迎合受众,格调低俗,内容离奇,或者干脆放弃服务和教化的功能,变成以逗乐寻趣为主,追求猎奇或者窥探他人隐私,一味追求收视率、收听率、阅读率,背离了新闻宣传的根本原则。三是民生新闻过度程式化。不少民生新闻内容固化,往往出现版面活泼不足,版式呆板、没有新意的情况,看似在报道老百姓的生活事,实际上并没有做出让百姓真正关注的选题。

要做好新时期的民生新闻,就需要在观念上更新,在形式上创新,深入挖掘群众真正关心、关注的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服务,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一、要用“大民生”的视角写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重在讲述“老百姓的故事”,这在新闻理念方面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现在的问题是:许多民生新闻满足于对新闻事实的简单堆砌,老百姓的琐事越讲越多,以至泛滥成灾,其结果是使民生新闻陷入了重重琐事无法自拔。久而久之,便会造成受众审美疲劳。从表面上看,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邻里纠纷等小事反映了“民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只是一种“小民生”。 试想,如果柴米油盐是“民生”的话,那么,关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事是不是“民生”呢?时下,许多民生新闻为凸显其民生立场,往往有意减少甚至刻意排斥时政新闻,似乎把领导人、会议、政策之类的东西做成新闻就不是为老百姓说话了,就不受老百姓欢迎了。我们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民生之急,而这些都建立在发展的前提下,所以说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最大的民生。

新闻宣传工作,传达的不仅仅是“小民生”,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民生”。如果我们把“小民生”界定为注重传递老百姓的声音,那么,我们可以把“大民生”界定为是将国家的声音和老百姓的声音整合为公共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说,民生问题报道与时政报道、主题宣传相比,同样需要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对大多数百姓来说,菜篮子、看病贵不贵、能否享受公平教育机会、能否解决住房问题等,是他们着重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更是党政机关的政治问题,这就是“大民生”,是对“小民生”理念的一种质的提升。如果我们实现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理念的转变,就会使民生新闻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范,从而使民生新闻摆脱零碎化、庸俗化的现象,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要不断提升民生新闻的品位与导向

目前,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倾向突出,一些民生新闻为满足受众的娱乐化要求,不惜版面重头刊登稀奇古怪的事物。这种毫无节制的娱乐化必然导致民生新闻的庸俗化,也会影响民生新闻的生命力。

民生新闻的受众目标大多是平民百姓,而大众阶层的信息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一旦民生新闻的品位和格调滑坡,必然会给受众的审美情趣造成不良影响。民生新闻应在照顾受众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强化媒体的导向意识,积极引导社会大众的思想,倡导一种健康和谐的社会理念和社会风尚。民生新闻不能为了轰动效应而刻意去迎合受众,不能媚俗。报道社会热点问题要讲究方式方法。批评社会不良现象要推进工作,有利稳定。宣传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件,要弘扬社会正气。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民生新闻在揭露和批评错误现象的同时,还要注意将正确的价值取向传递给读者,倡导一种文明的、高尚的精神风尚。在报道内容上以正面报道为主,真正关心百姓疾苦,大力弘扬人文情怀,帮助受众树立对社会和未来的坚定信念。

三、要重视民生新闻中科学发展理念的体现

目前,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科学理念为民生新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社会急剧变革、各种矛盾凸现为民生新闻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激烈的传媒竞争为民生新闻的发展起到了发酵、催化作用,所有这些现实的因素和社会背景都助推了民生新闻的勃兴。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生新闻要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要重视科学发展理念的体现。

民生新闻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日常民生新闻报道中,我们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抓住影响民众生存的热点问题,如物价上涨、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报道,宣传相关政策,加强正面引导,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但是,应当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自我价值等方面的追求日益攀升,民生新闻的内涵也随之丰富。因此,民生新闻不能仅仅停留在百姓的生存需求层面上,而且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满足民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上下工夫。

民生新闻要放眼社会群体的民生。群体民生由若干个体民生组成,个体民生体现着群体民生。我们要善于透过个体民生放眼群体民生,把个体民生放到群体民生之中来考量,揭示“点”对“面”的普遍指导意义,要重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引领、导向功能。

民生新闻要善于透视理性的民生。就民生新闻报道的属性而言,传媒不仅仅是发现新闻、采编新闻、传播新闻这样一个客观的、机械的链条式过程,而是一个申明观点与立场的过程。传媒以自己的选择标准和制作方式,发挥着自己的“社会功能”,并在可能的限度和程度上对社会现实产生着“媒介化”的影响,引发大众乃至决策者的思考和感悟。当前,我国由于社会转型引发的民生问题错综复杂。对此我们必须透过各种表象作深入的透视和理性的思考,从源头上推动矛盾的有效化解,促进民生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就事论事,不仅达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而且会引发和加剧社会矛盾。鉴于此,民生新闻要善于透视理性的民生。(编辑/永安)

上一篇: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权与公民\法人名誉权平衡的比... 下一篇:如何使电视栏目更加符合企业产品的文化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