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

时间:2022-08-02 02:32:29

浅谈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

时政新闻主要关注的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层,民生新闻关注的是基层普通群众。如果把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融合起来,让时政新闻从更高的层次上关注民生,让民生新闻从更深的层次上馈显政治,那么我们的新闻就会变得更加厚实,就会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一、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架起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我们说民生新闻关注民生,那么与民生新闻内容风格截然不同的时政新闻是不是就不用关注民生问题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同样是新闻,为什么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在老百姓眼中的差距会那么大呢?主要是一些媒体没有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真正内涵,没有把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融合起来。

诚然,时政新闻必须讲政治,必须严格遵守报道程序,但这决不能成为故步自封、裹足不前的理由。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时政报道,是在按上级的指示搞宣传,而不是真正去做新闻,因为太中规中矩而常常陷入程式化、模式化的窠臼,从而湮没了新闻,结果导致记者不去主动地了解民众、服务群众。许多记者认为,会议和领导活动不会有真正的新闻,只要按程序报道就行了,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出现这一问题,关键是我们的记者只关注会议或领导活动的表面,没有看到深层次的东西,缺少对领导讲话精神的解读,缺少对领导讲话中所关心的与人民群众反映相结合的问题的反映。

因此,时政报道并不等于疏离群众,关键是我们怎么样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真正内涵,真正发挥新闻媒体的喉舌功能,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只要记者心里装着群众,捕捉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共振点”,我们的报道就会扭转脱离实际、疏离群众的局面,一定会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一些媒体主观地把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隔离开来,主打新闻以时政新闻为主,主要为领导服务。而另外再办一档民生类新闻节目,认为民生类新闻节目就可以抛弃一切对受众没有吸引力的报道,一切以收听收看率至上。现在,一些媒体的所谓民生类新闻节目,报道的内容大多是一些社会新闻,如车祸、火灾、打架斗殴、婆媳吵架等“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东西。即使是真正的民生新闻也只是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作深入、系统的挖掘,缺乏对新闻事件、社会生活的整体关照,让人觉得所谓民生新闻不仅琐碎,而且肤浅,乍看挺热闹,实质上沿着新闻娱乐化的方向越陷越深,成了“市侩新闻”。

这种病症的出现对于当代中国兼具执政党舆论宣传工具功能和面向市场的大众传媒双重功能的媒体来讲是极为有害的。长期人为地把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割裂开来,必然导致新闻党性和人民性在媒体上的决然对立,进而导致受众对新闻媒体的怀疑和抛弃,最终完全可能使媒体陷入一种既无法实现党委政府喉舌功能,又没有办法在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先机的被动局面。

要想让新闻在越来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树立媒体的品牌,靠新闻节目赢得市场,创造经济效益,支撑媒体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在更好地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中心工作的前提下,更多地去关注人民生活、平民生计,报道群众的身边事,反映群众的喜怒哀乐,靠高质量的新闻赢得受众,为媒体的市场化运作,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三、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才能搭建公共平台,从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关注民生

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融合,当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加快新闻媒体的改革步伐,使新闻更加符合新闻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全党全国齐心协力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能够更好地起到引导舆论、鼓舞群众、关注民生、启发民智的作用。记者通过对一些时政活动的采访,应搞清楚哪些问题要突出报道,哪些问题暂不宜报道,哪些问题要大声疾呼,哪些问题要淡化处理,哪些问题要加热,哪些问题要“降温”,这些都要从全局的高度去正确把握。既要把民意反映好,同时又要把大局维护好,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时政新闻要与民生新闻更好地融合,就必须让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更具广度和深度。关注民生但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受众,对新闻事实除了报道“什么”,更应该关心“为什么”、“怎么办”,新闻要对社会对民众负责并积极地引导公众来关心公共事务,共同为公共事务出谋划策。民生新闻哪里来?不单是从街道社区来,还要从政府部门来,民生题材包括就业、住房、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治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新闻就是要多跑政府部门才能得到。实际上很多民生新闻就是时政新闻的延伸报道和深度报道。

(作者单位:驻马店人民广播电台)

上一篇:中国文化如何影响世界 下一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