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时间:2022-09-26 11:41:41

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90后’大学生”成长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改革开放等环境的大变革,使得“‘90后’大学生”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在新时期随着校园文化对“‘90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他们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全面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才能适应“‘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追求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点,如何在新形势下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审视和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探讨的新问题。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塑造有着深远而又不可磨灭的作用,独特而富含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长久的影响。校园文化应该成为教育“‘90后’大学生”的重要载体。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于校园文化的概念,在教育界有很多种说法,相关的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形成各种学说,例如,“亚文化说”、“综合文化说”、“文化氛围说”、“精神环境说”等等,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校园文化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较先进的一种说法是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校园文化的实质就是学校校园里的社会文化,它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以学校的价值观为核心,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渐形成自己的系统文化,因此校园文化中蕴涵着一个学校的优秀传统、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好坏,直接反映出了学校发展的文化进步的程度,也反映出了学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校园文化的构建对内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集中体现为某种校园气候,对外能够树立起学校的整体形象,很好地发挥着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的构成是多方面的,从内部结构看,可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简单来说,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

二、当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1.坚持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首先,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不同时期大学生的需要,能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他们以后的发展起到长远的意义。因此,建设适应“‘90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就要立足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抓住学校跨越式发展这条主线,在发展中化解矛盾,用发展推进学校的融合。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90后’大学生”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他们对人文主义都有自己的认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一种以人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素质的开发,这正好适应了“‘90后’大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思想特征,以人为本的思想能够把约束与激励结合在一起,使规章与人情结合在一起,其核心是以确立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内容,追求创新与个性的现代文化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首先,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校园文化的构建必须始终与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同步运行,把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校园文化。坚持校园文化的政治导向,使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成为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要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宣传。一直以来,以儒家学说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体系在高校中的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其中一些过时的、消极的、糟粕的东西也抵制了校园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因此,高校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要实现自身文化的转换,积极进行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确立自身的、独特的、先进的校园文化模式。

3.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适应“‘90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也必须是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

首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设计出具有创新特色的管理模式。其次,要确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健全的学校管理制度有助于凝聚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保障“‘90后’大学生”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4.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首先,要切实抓好教风,大力提倡加强校风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与科技、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90后’大学生”主动与社会接轨,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向全方位、深层次、高层次方向发展,用创新的精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对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进行创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要重视继承过去校园文化的优良传统,在高校的校园生活的内容、形式上要对过去文化进行创新,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应该与社会密切联系起来,让“‘90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丰富社会经验,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正确位置,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形成朝气蓬勃、有声有色、健康文明、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最后,要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校各学科的融合,满足“‘90后’大学生”对兴趣爱好的要求,促进校园文化的融合;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社团建设,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小波.大学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色[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8).

[2]王民、张瑞金.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7年(4).

[3]张明志.浅谈校园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4]吴洪鸣、张富文.浅谈校园文化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效能[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999(3).

[5]王芳、张凤军.校园文化活动失衡现象分析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2(9).

[6]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作者简介:

张炜(1980.11~),男,籍贯:河北秦皇岛,工作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专业学位: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编号:1210042;类别,教育决策咨询专项)。

上一篇:精彩识字源自不一样的设计 下一篇: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