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时间:2022-09-26 09:34:29

语文教学开展小组合作的方法

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学校非常注重课堂模式改革,通过学习、实践,摸索、总结出了适合本校特点的“向真课堂模式”。按照这种模式,将“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三个要素融合在一起,做到“三真三实一及时”(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评价要及时),最终达到课堂的高效。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然年龄较大,也在积极尝试着课堂模式的改革,打破原有的“填鸭式”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探究方式,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感悟出几点做法。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不了解学情,采取填鸭式教学,虽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但丢掉了了语文教学神韵,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像把嚼过的甘蔗再喂给学生,学生渐渐对语文丧失兴趣。因此,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先分析学情,对学生情况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许多学校进行过“小组合作”,反映并不太理想,重要原因就是在小组建设中出了问题。在了解学情后,任课教师配合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小组人数既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以4人为最佳,分为1、2、3、4号,其中1、2号同学学习能力要比3、4号同学强,同时兼顾组与组水平相当。这既有利于提高小组间的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帮互助。在分组以后,教师要对成员进行分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3、4号学生一般语文阅读能力较差,阅读量也很少,合作学习中,主要解决做基础问题,如进行正音、解释、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时要根据自己对文本理解,提出学习中的疑惑;1、2号同学语文能力相对高一些,所以在合作学习中,1、2号学生主要负责讲解、分析,帮助3、4号同学,同时鼓励3、4号同学展示。

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成功与否,问题设计是关键,教师必须在课前花费大量的精力苦心经营,而不是在课堂临场发挥。教师在了解学情前提下,结合课程标准,经过概括、提炼,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这样既保护学困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又有利于激发优秀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从而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小组合作做到“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单元《背影》这课时,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写父亲的背影,并通过背影反映出浓浓父子情。因此,笔者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环节设计了3个问题:①文中的父亲背上背的是什么?②“父亲们”的背上背的是什么?③你的父亲背上背的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层层发问,学生的思路一下打开,每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展示都十分精彩。

教师参与,激励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教学中不要站在讲台上,一定要走到学生中去,加入学生小组中去,让学生感到教师也是他们小组成员之一,和他们一起参加合作探究,这样教师就能及时了解小组的合作情况,发现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教师一般只是点拨1号同学,然后由他指导小组其他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深入小组合作,往往也会发现学生一些独特而富有创意的见解,从而弥补自己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做到教学相长。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展示,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评价,以保护其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朗氏加分法(天津北辰区普育学校一位教师首创:即1号同学回答正确得0.1分,2号同学得0.2分,3号同学得0.3分,4号同学得0.4分,这种加分评价引导1、2号同学对3、4号同学的帮助)对小组给予评价。这样,既加强小组之间的竞争,又调动小组的真正合作,实现“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了学生内在潜能,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创新探究的精神,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了“师教生,生教生,生教师”,使语文课堂成为真正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六中学)

上一篇:“快乐课堂”范式教学设计 下一篇:赋予班训的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