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平面设计结合

时间:2022-09-26 09:33:00

传统文化和平面设计结合

设计作为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着日趋紧密的关系。纵观当今世界,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甚至对某件产品的直观感受会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形象。比如一辆尊贵的劳斯莱斯汽车,使我们想到“绅士”的英国;一幅带有浮世绘风格的包装会让我们想到崇尚精致生活的日本……所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民族和国家特征,是民族文化和国家历史背景的体现。

在平面设计领域,如何借鉴和发展地域性、民族性,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以及西方现代设计创意思维的涌入,为我们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手段和方法,我们需要既体现出现代平面设计的观念与时尚,又折射出各民族、各地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和审美取向,显示出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紧密融合的艺术魅力。因此,设计者除了立足在本土化的语境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更应该紧跟时代,始终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平面设计中,使之具有传承和再造的价值和意义。

1.传统哲学观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我们谈到中国传统哲学观,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释、道之文化。其整体的、辨证的、因果循环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各方面辨证统一和相互间的联系,思维过程重综合、重归纳。反映在自然观上,强调“天人合一”、“浑然天成”、“物我不分”和“因势就成”。这种原始质朴的哲学观对于设计的影响是随处可见的。古代太极图中的阴阳回转,青铜器纹饰的抽象多义,国画中大写意的虚实相生……无不透出这种整体、和谐、相对、转化的传统思维方式的精髓。这种思维方式转化到平面设计上,往往促成创意的产生。一个好的创意的生成,能够超越任何阻碍人类之间相互交流的因素,达到更高层次的彼此交流,这是使“中国平面设计”走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中国的现代平面设计是一个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东西方文化各有特点,无优劣之分,东方文化之核心在于其自然观,天人合一、和谐共存;西方文化的核心在于理性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两种文化都经历过盛衰———衰盛的发展与转化。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由于本身所具备的易推广、易操作的特性,使其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然而,这种“繁殖”迅速的现代艺术设计,却有可能因为它的标准化、可量化、科学化的特性使民族传统艺术设计面临失去本土特色的危险。我国目前优秀的传统艺术已被许多开口“包豪斯”、闭口“后现代”的设计师抛掷脑后,难怪一位日本设计师看到浦东的摩天大楼后说了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中国没有现代设计”。因此,我们在学习利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时,不仅要看到它的优势,更要认识到它的局限:过于注重功能和形式而没有文化底蕴,放之各国皆准而没有民族特色。只有将源自西方的“现代性”与我国的“民族性”相融合,将西方现代艺术思想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将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注重功能、标准、量化的特点与我国传统设计中的注重感性、象征的审美特色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相结合,才既能实现中国传统艺术设计的现代化,又能保持艺术设计的中国身份。

2.传统图形与现代构成方法的融合

传统图形主要是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流传甚广的图式。它包括了石器、彩陶、青铜器、漆器、雕刻或具有传统意味的其他物体形状及其表面纹样和装饰,也包括民间艺术的方方面面以及书法和传统绘画等。此外,其他传统姊妹艺术,如传统剧目、民间舞蹈、传统建筑、古典园林等,其典型形象样式也属于传统图形的范畴。中华民族的传统图形经过历史积淀,深受民族精神的渗透,反映出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气质,对平面设计有着深刻的启迪与借鉴作用,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中国传统图形的创造主要注重的是形态的完整性与装饰性,关注的是实形与实形间的呼应、礼让与穿插关系。虽然,中国传统图形也讲求虚形,但这种“虚形”更多的是精神概念中的虚空间,而不是实际中的虚形;现代图形不仅关注正形也关注负形,并利用切割、打散、错位、创造缺损形,或者舍弃图案正形,表现负形,不断地打破原形,不断地追求新的视觉形象。

在排列形式上,传统图形多采用较规范的表现模式,遵循求全、求整、求对称均齐;现代图形构成则较多利用非对称、矛盾空间、光效应等形式节奏,追求错变的错视效果。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传统图形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效果,显示出无穷的创造力。从众多设计师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现代平面设计作品既继承吸收了传统图形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平面设计的一些构成形式、表现手法和版式技巧以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赋予传统图形以新的意义和新的视觉感染力。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他的“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

3.传统艺术手段与现代数码技术手段的融合

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经过历代的画家、艺人、工匠的创作实践,积累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充分体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无不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数码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以至于在这些方面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在作为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艺术设计领域中显得更加突出。可以说数码技术的应用使现代艺术设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推出MAC电脑形成“桌面排版系统”(简称DIP)开始,数码技术在艺术设计特别是在平面设计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往往用传统艺术,尤其是民族的文化艺术来丰富数码艺术创作,解决在现代数码艺术创作中存在的视觉表现问题,用以弥补数码艺术创作中艺术文化内涵的不足。诺曼?塞斯莱维兹、田中一光、靳埭强等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他们在数码视觉表现语言上独树一帜,为数码艺术设计与民族传统艺术相互借鉴和相互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如大家众所周知的图形标志设计———申奥标志,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就贯穿着一个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数码艺术创作风格相融合的主题,最终使用韩美林手绘的笔墨表现风格来升华陈绍华的数码图形创作,可以说是我们将传统艺术与数码艺术融合的一个很好的例证。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信息化,网络的盛行,新媒体的出现,平面设计从静态表现转向动态传达,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数字技术已经推动了视觉艺术的巨大变革,设计开始从被动适应的地位逐渐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角色。因此,设计师应该在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观察世界现代设计的走势,研究科学技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同时保持敏锐的设计思维,使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走在世界的前沿。

4.结语

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昨天的传统美学,我们正在创造明天的传统美学,在面对民族艺术发展遭受外来文化强力影响的今天,新的设计文化必将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我们应该积极冷静地分析社会现实,以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的关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与其他文化互相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深信,中国的平面设计将拥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文化产业园发展中的完善建议 下一篇:平面设计教材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