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德育返璞归真

时间:2022-09-26 09:29:12

让学校德育返璞归真

自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学校德育开始逐渐走出道德理论所设的条条框框,直面学生的真实生活,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但是,社会对学校德育的诘难却没有因此而停止。直至今天,学生道德滑坡、举止不轨、漠视生命以及对一些基本道德的随意践踏等现象都时不时将学校推向众矢之的。笔者认为,这里的问题并不全是因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得力、不得法造成的,更在于当前我们学校的德育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和社会责任,以致迷失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话来说,这是一种“失真”的教育,即失去其本真意义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学校德育的“本真意义”?德育究竟应该教些什么?学校德育是否应该向社会问题开放?如果要开放,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和程度开放?德育的范围是越大越好吗?所有以为是“好的”道德标准都应该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吗?在现有范围庞大的德育内容中,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没有更为根本的道德要素?笔者以为,对所有这些问题的探讨,都需要找到一个逻辑起点,即德育到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我们谁都不会否定德育是为人服务的,这就是德育的“本真意义”。既然德育是为人服务的,那么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道德。那么,人的道德又有哪些呢?似乎有很多,比如诚实、正义、乐于助人、尊敬他人、尊老爱幼、好学、勤奋、乐观、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等,但是所有这些可以被列举的品德都不是毫无联系地堆砌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在众多的道德中应该有更为基础的要素,比如尊敬他人、礼貌待人、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理解、宽容等品质,都是可以建立在“人人平等”这样一个意识之下的。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恰当的教育,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意识,那么,诸如尊敬、礼貌、一视同仁等品质的建立就非常容易了。

所以,我们借鉴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做法,笔者认为,人的道德也是可以分为一般道德和特殊道德的,或者说基础道德和职业道德(比如师德、医德),而让学校德育返璞归真,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的培养。学生一旦在学校打下了较好的道德基础,那么踏上社会进入各行各业之后,自然也就比较容易建立起相关的职业道德。所以,返璞归真的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培养的德育。至于基础道德有哪些?这同样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为,诚实肯定是的,平等也是,其他应该还有诸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对真理的追求、包容开放的情怀、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要建构起一个体系的话,还有待系统的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310003)

上一篇:例谈新版PEP教材单元主情境图的有效利用 下一篇:故事启迪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