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覃素尔

时间:2022-09-26 09:05:47

游戏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覃素尔

【摘要】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的一种特殊锻炼方法。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因此,本文了解了体育游戏的特点及作用,探讨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对于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是一种开展极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是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它是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意识性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最容易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因此,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1. 根据学生特征设计游戏项目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在设定教学任务、选择游戏项目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例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选用老鹰抓小鸡、踢毽子、呼啦圈、跳绳等游戏类项目,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跑、投、跳、攀登等多种技能类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比如男生喜欢对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较强的游戏,而女生在速度、耐力、体质等方面稍逊于男生,应该选择一些平衡性、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2.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方式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其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的感觉,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遵循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根据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同一种游戏对于不同年级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十字接力跑”这一游戏就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从来没有接触过弯道跑和传接棒等技术,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又如“推小车”这一游戏,虽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臂力支撑力较差,做起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也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4. 根据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体育游戏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成果,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5. 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游戏的运用也应注意合理性,本人认为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5.1选择内容、制订规则要具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游戏规则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其创新意识。

5.2游戏的组织过程要科学与合理

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由浅到深、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运动状况,掌握他们的运动密度及运动量。

5.3注意游戏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教学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竞争,在一定条件下,竞争的因素越多,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比赛的气氛也就越热烈。因此,在组织游戏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的竞争因素,以满足他们的获胜的欲望。同时,学生的过于兴奋,求胜心切,极易发生扭伤、撞伤现象;有时场地、器材等因素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注重保持(接下页)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刘媛媛

(徐州市铁路第二幼儿园江苏徐州221000)美术是幼儿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作为培养幼儿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它的 手指尖上,这话充分说明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我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我班幼儿喜欢画画、拼拼、摆摆、撕撕、贴贴。于是我就把美术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源泉,通过多种途径使孩子在做做、玩玩、画画过程中,思维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创造力呢?

1. 营造轻松环境,培养创造力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这种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心理环境,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千方百计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心里环境,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积极地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使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得到充分发挥。其二提供自由的操作材料,教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资环境,注意环境的可操作性,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使幼儿不受限制地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游戏创造。在美工制作中,我放了各种颜色的卡纸、皱纹纸、各色毛线、画笔、娃哈哈奶瓶、牙膏盒、各色布片、挂历纸、五花八门 的材料,让幼儿按要求选择,自己动手操作,从中探索创造。在这样的环境活动中,幼儿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 在异想天开中,发展创造力教师要允许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的“求异”精神,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无意之中,有时甚至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有意识的培养,才能使创造力达到更高的境界。在教育活动中,我根据幼儿个性和教育内容灵活设计教育方案,最大限度给予孩子表现创造力的机会。例如:在美术活动《彩纸变变变》我鼓励幼儿大胆思维,大胆的变,从简单物体到复杂,从易到难,首先,我让孩子从简单的开始练习,如:撕面条,撕成一条一条的,撕的宽叫“宽面”,窄的叫“细面”,歪歪曲曲的叫“方便面”撕出各种面条造型,当孩子对纸产生兴趣,我就辅导孩子撕一些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教他们尝试用指尖控制纸的开口处,慢慢的撕,渐渐地孩子们的手指灵活起来。我请幼儿把撕好的纸“玩一玩”拼一拼,看看撕出的图形像什么?添上画更像什么?比如:方方的纸片可以变房子、汽车、空调 洗衣机、杯子、圆圆的纸片可以变皮球、太阳、呼啦圈、碗。三角形的纸片可以变彩旗、小山、帽子、皇冠、房顶…..最高兴的是变窗花,一张方纸折几折、撕几下,打开一看,是一张美丽的窗花,还可以装饰教室,孩子们开始了“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撕纸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创造才能。从他们充满幻想的作品中,发展了创造力。在每一次活动后,我总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会对幼儿起到激励的作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还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使每位幼儿都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 在美丽的生活中 发展创造力 教师要常常带幼儿走出活动室,利用散步的时候到外面看看美丽的花,多变的云,绿绿的大树,可爱的小动物等。让幼儿去看、摸、问、听,通过审美情趣体验引起幼儿情趣上的兴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也随之迸发。例如:在以前的主题画《快乐的春游》中,我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的特征,让幼儿自己去亲近那些小花,小草,闻闻春天的气息,让幼儿尽情享受春天的快乐,回到教室,引导幼儿重点回忆 一二个活动场面作为画画构图依据。最后小朋友在画纸上展开了丰富的翅膀,画面上充满诗情画意,天上有漂亮的云彩,近处有盛开的画,绿的草,快乐的小鸟,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的放风筝,做游戏,在春天的花园里,有的小朋友在小动物身上玩起了捉迷藏、跷跷板、滑滑梯、钻山洞、网小鱼、的游戏。幼儿通过想、说、画使幼儿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不仅 作品富有特色,同时发展了创造力。

综上所述,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当孩子有一些奇异的想法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固定的思维模式 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而应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正确科学的引导,这样幼儿的创造潜能才会更好的发挥。

(继上页)

游戏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有些游戏操作起来容易打乱秩序、造成混乱。特别是分组之后进行的球类、投掷类游戏,如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游戏,容易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一方面要保证游戏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必须确保学生听从指挥,严明纪律,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5.4重视游戏结束后的总结评价

当游戏已经取得预期效果后,应立即停止。而且结束后,教师对游戏活动要进行评价,评价要做出公平、公正,对于胜利者要提出表扬和肯定,对于失败者应给予鼓励和激励,还要观察学生的身体及情绪变化,真正做到关爱、呵护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认真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创造和运用体育游戏,针对所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提高体育游戏的质量,努力使之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和谐、融洽、轻松、快乐的环境与氛围中增强体质,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 顾海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大众》2010,(05).

[2]朱春华.体育游戏发展学生运动智能研究初探 《学校管理》2009,(03).

[3]陈秀春.浅谈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科技信息》2011,(05).

上一篇:浅议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下一篇:浅谈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学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