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时间:2022-09-26 08:57:30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逐渐由被动学习转向自己主动学习。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并且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无趣,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只能被动接受学习,在课外时间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模式,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改变课堂教学策略,颠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自主学习。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的行为受到教师的指导,没有受控于自己的主观意识。并且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了解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导致一些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一心二用,对重点知识不做笔记,在学习后不对自己进行一个习题检测,这一系列行为导致学生自学效率不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能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从而对自学失去学习动机。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时刻知道反思自己,知道自己对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以便学生在自学时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例如:教师在讲课文《草虫的村落》时,这篇课文是以一种拟人的写作手法写的,通篇文章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生有蜗蟮匦闯隽顺孀用巧活的情景。教师在教这节课时,可以让学生记下读后的感悟,以便于下次阅读课文时还能根据笔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只要在平时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教师一定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正处于一个主观意识阶段,学生的主要行动是通过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直接反射于大脑中,所以学生对语文这一科目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故教师在教学中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这一科目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自学,只有这样,自主学习过程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教学,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知识点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知识点,感受语文的妙趣,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控制课堂秩序,调控学生情绪。

例如:教师在讲《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文时,可以提前制作一些小动物的卡片以及小动物爪印的卡片,将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寻找与自己相匹配的动物或者爪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愿意去自主学习。再比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可以鼓励大家对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行改编,鼓励学生想象不一样的过程和结局,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设计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一些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会因为缺乏学习动机而在课外不去自主学习,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课外时去学会自主学习,但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可太难,太难的学习任务很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自暴自弃。例如:教师在讲《草虫的村落》这一文章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如:在作者看来,一起到草虫村落散散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其意义有哪些?请说说你的理解。通过这一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去自主学习。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可以从以上述说的三方面进行,教师通过平时对学生的约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这三个方面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时也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要接合教学实际情况,将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进行一些小改动。同时,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坚持使用教学策略,还要循序渐进,才能逐渐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

蒋S,山东临沂响河小学教师。

上一篇:多管齐下,提高排球教学效率 下一篇: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