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落实“后满分”的策略

时间:2022-09-26 08:45:54

高中数学落实“后满分”的策略

所谓“后满分”,是指学生在作业训练中做错的习题在教师讲解、自我改正后要保证再次遇到相应习题时不再出错,目的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在其“最近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基础不一,“后满分”的标准要求也可分层对待.一般学生应做到正确率提高30%~60%,中游及以上学生必须实现真正的“满分”.

一、后满分机制的运行模式

1.教师对每次作业及课堂训练中学生出错率高而又必须掌握的重点问题认真标记,细致分析出错原因,讲评时要力求明白透彻.

2.教师要把自己筛选标注的本周重点错题发给备课组指定教师,由其负责整理编排.在编制后满分作业时,要注意体现精细化、专题化、序列化.

3.后满分作业的编制,数量要控制在10个题内.编制形式可以是拼盘式,作为一个部分编入自主训练材料;也可以是专题式,单独编制.发放专题式后满分作业时,当天不得再布置该科其他作业.

4.后满分作业批改的重点应放在边缘生上.对于错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再放到下一周的后满分作业训练中,在滚动跟进中达到满分目标.

二、后满分机制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1.讲解不透是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摸清学情、钻研教材、抓好新授和讲评.新授课中要对新知的内涵、外延、习题类型、解题要点等深入研究,揣摩教法,力求学生的“第一印象”清晰准确,讲评中要加强目标性、针对性.

2.学生理解不透与教师的满堂灌有很大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留白,掌控好教学节奏,用好“中心辅导组活动”,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理解效果.

3.任课教师是落实后满分制度的第一人.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每次上课时运用卡片、板演、听写、投影等形式,加强对重点问题的检查和指导,对学生较为集中的错误实行滚动式跟进,强化落实.

三、后满分机制对学生的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听懂,学会,做对”是学生学习中逐步递进的三个层次,而认真听讲则是三者的基础.

2.培养学生善积累的习惯.每次听课和作业,不懂、错误之处,学生要及时标记,认真思考在哪些步骤、环节上出错,利用课后小组活动力求弄懂.

3.培养学生善思考的习惯.对于不懂、错误之处,在弄懂之后,学生要注意认真思考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对相应的知识、方法采用“小专题”强化,即把相同类型的问题集中研究,及时堵塞漏洞.

4.培养学生勤复习的习惯.学生要遵循记忆规律,利用零散时间及时回顾思考自己听课、作业中的问题,认真完成每周的后满分作业.

四、高中数学后满分落实载体的分析

1.教学中的三个层次及其关系.教师讲对了,需要备好教材和学生.教师讲对了到学生学会了,需要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后满分机制最应该发生在这一环节.关键在于提供给学生再次犯错的机会,没有犯错,就没有总结.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但要高效实用,不能只讲究形式.

2.传统错题本模式的分析.只考查学生改错的数量,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学生缺乏二次动脑.教师要求交时凑上几个.有些学生平常根本没时间看,只有考试之前翻一翻,即使考试中出现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也不会做或做不对.

五、改革后的错题本设置方案

1.呈现形式.教师组织的试卷.优点有易收发批阅、易保存整理、易拓展修正.

2.错题来源.电子版教辅资料、周末自主材料、考试题、上课讲过的易错题等.

3.组题模式.两位教师搭档,一名负责组织题目,另外一位负责审核,并把最终选的题目在备课组内公示.

4.后满分落实.批改重点放在学科边缘生上.统计错的较集中的题,再放到下周的错题本中,滚动式管理.

5.分层次设计.错题本,有体现知识与方法的统一错题集,还有发挥个体优势的自助错题集.难度设置由易到难,尽量以填空题或解答题形式出现,给学生留足够的书写空间.

6.错题本试题答案.下一个错题本给出上一个错题本的试题出处.

总之,“后满分”机制的提出,就是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活动.同时,这个“满分”并不是单纯简单的得满分,考满分,而是通过这一策略引导学生再次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这是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和学科素养的综合评定.

上一篇:河北方言表示“蹲”义的“咕丢”本字考 下一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