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更多的“猜想”机会

时间:2022-09-26 08:19:32

给学生更多的“猜想”机会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科学的极其有效的方法。“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它是在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加工以后,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所做的解释和说明,它是学生思维发散的最为活跃的阶段。

科学探究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思考,给他们机会去表达、解释,不管表达意见本身的对错,只要他们动脑筋去想了,有机会说了,就是有意义的,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就会有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机会,促使他们大胆地进行“猜想”。在学生讨论和研究时,鼓励学生认真思考之后大胆的猜测, 力图使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研讨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尽量让学生在创设的实际情境中思考问题,通过表达和交流,促使他们共同理解、认识科学概念和规律,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1在各种教学方式中给学生“猜想”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勇于猜想,使学生在“想”的基础上“猜”,他们自已不同的意见,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猜想”有利于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研讨中去认识和掌握物理知识,在创设的情景中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好奇心得到满足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在交流与协作中发展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在问题研讨的成功与失败中锤炼意志,形成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1对物理符号的表示的内容进行的猜想

透镜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在作图教学时,可以用符号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用 表示凸透镜,用 表示凹透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也能记住。还可以师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再“猜一猜”。

师: 和 如果分别能表示两种透镜,哪一种符号可以表示凸透镜?哪一种符号表示凹透镜? 学生通过思考之后,一定会猜出 表示凸透镜,而 表示凹透镜。 通过以上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考、发言讨论之后得出知识,他们会觉得这样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非常合理,也会使学生理解这两种符号表示内容规定的原因,对他们在今后继续学习和研究很有帮助A和V分别表示电流表和电压表,在学生没有知道这方面的内容之前,如果教师让学生猜想一下A和V分别表示什么电表,这远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的效果要好多了。学生是在思考之后掌握的,他们会觉得这样规定合理,同时又很容易想了之后就可以猜出的。 这样的猜想,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用电流表测出电流的常用单位是安培,用电压表测出电压,它的常用单位是伏特,进一步加深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与所测物理量的意义。2.1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在复习浮力内容时,为了加深对浮力的深刻理解,同时有效地巩固初中学生已学习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片断:

师:在图1中物体A静止时,回答以下问题:

(1)A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力?

(2)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生:(1)物体A受到2个力的作用,重力和拉力。

(2)施力物体分别是地球和弹簧。

师:在图2中,当把物体A浸入烧杯中的水里时。

同学们,在我提出问题之前,你们认为我会提出哪些问题?

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之后,学生对老师要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然后,教师展示这种情况下的思考题:

(1)能看到什么现象?

(2)此时物体A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3)画出物体A受力的示意图。

在教师描述了一些物理过程之后,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他们也许会提出很多的实际问题,而当教师展示了自已的思考题之后,让学生看一看教师提出的思考题,想一想教师提出的思考题,经过教师提出问题的示范作用,让他们也要学会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猜想老师的问题,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会发现问题,有效地表达问题、研究问题。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

2.2在已经取得实验部分结论的基础上,猜想有没有特殊情况的存在

此时,对于u=2f成像的情况,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直接得出结论。 其实,教师在分析以上结论时,可以启发学生猜想:当u=2f是不是成的像既不放大,也不缩小?像距v既不小于2f,也不大于2f ?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之后,学生一定会做出猜想,然后再做实验验证猜想,进一步得出结论。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探究不都是事实归纳,还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思考、分析、预测和验证。

师生共同探究,当uf时,所成的像都是倒立、实像,那么当u=f 时,成像又会怎样?而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成像,是不是应该既不是正立,也不是倒立,既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这种像能有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猜想。 经过这样的教学一定会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猜想的能力。

2.3一种情况已知,指导学生猜想另一种情况的存在

通过这样问题的设计,师生共同讨论,学生的猜想,他们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很浓,学习的欲望很高,教会他们学会思考问题,学会分析、推测。经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滑动变阻器的认识及使用会更加深刻。

其实,在学生学习的物理内容中,有很多类似这种情况,都可以创造机会给学生猜想,当学生知道了红外线的存在,指导他们猜想有没有紫外线的存在,当学生知道次声波的存在,指导他们猜想有没有超声波的存在,等等。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对象是“人类已知,学生自已未知的”。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很好地满足,学习能力得到很好地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

2.4学生猜想教师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态度、责任心

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000 imp/kw・h”字样,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表上工作20 min,电能表指示灯闪烁30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kw・h,用电器的电功率是W。

答案是:0。1,300。

在师生共同完成此题时,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做过此题之后,你们认为老师有什么想法?

做过本题之后,教师的想法是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用P=W/t测算电功率的实验题,这样可以达到做一题可以有做几个题的效果,做到举一反三。

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想一想,此时教师自已有什么想法要告诉你们的?学生在猜想、讨论之后,教师说:做一个题之前要认真想一想,做错了要思考,做对了也要更进一步想一想,通过做这个题目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这样的教学不仅仅完成了一个题目,可以使学生从大量的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有兴趣地学习,学会做题,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习惯和学习的责任心。

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学会应用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尊重事实、勇于怀疑、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教学的核心任务不是如何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如何激发出学生原来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在各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更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大胆地“猜想”,重点在“想”,让他们真正地爱动脑筋。学生在认真想之后,才能猜出他们的想法,通过表达他们的想法,促进他们的讨论和交流,共同进步。学生获得知识是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上一篇: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 下一篇:教后记从经验走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