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记从经验走向理性

时间:2022-08-10 06:15:11

“教后记”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已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地、深入地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优化教学实践的教学研究行为。换言之,教后记就是捕捉灵感、吸取教训、经验升华、拓展创新。

1教后记的必要性

1.1教后记是更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并实现完美统一的有效途径

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他的旧有理念以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那么他的教学能力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

1.2教后记是新课标背景下教师的重要素质

新课标下教后记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能力,没有思考,就探究不出新意,建构不了新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思考的意识,唯有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认真思考,将真切、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冷静的教学理性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从而把经验提高到更高的理性层面。

1.3教后记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一个新教师的成长、成熟,通常需要五至六年的时间,但如果他能长期深入地对教学活动作出思考和总结,那他也许只需三年就能走向成熟。思考能缩短教师成长周期,驱动教师职业成熟。

2教后记的特征

2.1思考性

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并非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教者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其理性的层面上多问几个“为什么”,这种“追问”(为什么)的习惯,往往促使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索意识。

2.2实效性

它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一方面通过思考进一步改进教学,使之向更合理的教学实践努力;另一方面通过思考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责任心,在改进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3合作性

新课程所设置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时空跨度大,综合性特点凸显,因此必须坚持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合作,既有相同学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元化理解和优势发挥,也有多学科的资源共享和再创造。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和实践,汇集集体的智慧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2.4延续性

时代和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而教后记则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终身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后记,忽有忽无不行,时断时续也不行,可以说,只要从事教师职业生涯一天,教后记就不能间断。

3教后记的内容

3.1记成功之笔

将物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又能引起师生共鸣的做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设计;有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后的感悟;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解题思路的创新等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以达到更高境界。

3.2记不足之处

有人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不管其教学能力多强,即便是准备足够充分,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如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步骤繁琐的解题过程、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等,把这些教学中的“败笔”及时记录下来,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反思,以便在今后再次教学时更上一层楼。

3.3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师生间融洽的情感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教者可随机应变,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意外情况与讲授内容进行快速、合理地契合,借题发挥“文章”。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思考去捕捉并留下文字痕迹,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3.4记学生创新

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即使学生的发现或结论存在错误,教师也应及时肯定其积极求异的精神,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纠错。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和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及时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

3.5记“再教”设计

教学之余,静心沉思:小组合作探究的达成度有无提高;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实验安排是否恰到好处;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思考一下这部分内容,再教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教后记,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6记教材处理

教材历来被视为课程之本。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形式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由于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的教条,允许质疑,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教后记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教后记的主要方法

4.1教后质疑

人们认识事物初始,只是以领会接受为主,而要真正理解其内在价值,则需要不断质疑,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对于每一节课,我们都要有这样的思考:“这样做对吗?”、“这种设计合理吗?”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4.2教后归纳

对于自然状态下存在于我们记忆中零星的有价值的教学经历,如果我们主动加以回忆、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就会成为可贵的教学体会与教学经验。经过这样的归纳思考,找出了“得”与“失”,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我们的经验就会日积月累,就会更加丰富,教学失误就会更少,教学效果就会更好。

4.3教后换位思考

对学生来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老师授课内容的认识难免会产生偏颇,有时甚至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好处的。

4.4教后对比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性地进行学习性听课,特别是听优秀教师的课,并以他们的教学风格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吸纳他人的成功之处及时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并有效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

4.5教后评议

教师虽然经历了自我思考的过程,难免有“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情况。善于学习而又很有造诣的教师经常会请别人听听自己的课,并请别人评议自己的教学。因为面对面的评课能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晰、更透彻,使被听课人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得失。

总而言之,教后记,能使我们捕捉教学中的灵感,拒绝平庸;教后记,能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升华,吐故纳新。也许思考会让你身陷沉思、迷惘困惑;也许思考使你辗转难眠、挑灯夜战,然而你会发现教后记使我们的教学生命如旭日东升,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次提升。我们正是在一次次思考中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并使自己从经验教育逐步走向所期待的相对理性的教育。

上一篇:给学生更多的“猜想”机会 下一篇:新增《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