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9-26 07:22:24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 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大家都知道一个画苹果的案例。教师习惯于在黑板上画的是又圆又大的红苹果。而国外的某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却让学生自由想象,有的学生甚至画出了蓝色的苹果。教师非常不解,国外教师解释说,不久的将来,或许就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这一案例,是不是值得教师思考呢?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情感;合作;评价

一、增强师生情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优化环境

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我们常会看到,在老师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有些语文成绩中等甚至偏差的学生,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成绩也有明显的提高。师生间的这种和谐推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二、加强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从而让学生间取长补短,激发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把班级全体学生分成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各小组布置各种学习任务。各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组内合作查找资料、编写短文、采访、进行分角色表演、合作出考试题、进行测评等活动。在这些组内的活动中,学生相互启发、讨论、学习,他们的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从而产生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三、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应多给一些鼓励,对学生好的行为多表示一些赞许,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在教学中,要多用赞赏的语言,如,“读得好!”“写得好!”等。对于语文学得不太好的学生,假如你发现他们学习有进步,不要放过赞扬的机会。

总之,“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上一篇:对“倒过来推想”策略的思考 下一篇:怎样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