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乐进课堂的探索

时间:2022-09-26 06:28:41

打击乐进课堂的探索

打击乐教学是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的有效途径。打击乐的音响丰富,音色各异,演奏方法(拍、摇、打、碰)简单,易学,演奏方便,幼儿只要会拍手就能掌握。在这一学期对我班幼儿进行的节奏感训练中,打击乐教学比起听力游戏、音乐欣赏等其他方法来说效果要显著得多。

一、打击乐的作用

打击乐启迪节奏感和音色感,音乐配上打击乐后,节奏显明,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的性质和节奏。打击乐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如蒙古族的音乐配上双响筒和串铃之后,孩子们好象听到了马蹄声和马铃声,马上回想象出马奔驰在辽阔的大草原的情景。打击乐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自我控制力,组织性、纪律性、集体合作能力,大胆、自信……

总之打击乐活动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及非音乐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打击乐的教学方法

幼儿一定要对音乐非常熟悉,掌握打击乐的整体布局对打击乐有一个整体认识后,才能学习打击乐。要了解音乐的性质、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风格、曲式结构;了解音乐和打击乐器及节奏型的关系(即音乐在什么时候,用什么乐器,敲什么节奏型)。教学方法应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学的积极、主动,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掌握学习方法,自己学会打击乐。

1.用多种形式来感受、掌握音乐。

感知理解音乐是学习打击乐的首要条件,因此在学习节奏前,首先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感受方法,让幼儿感受音乐。

以乐曲,《卡门序曲》为例:该作品为[法]比才的歌剧《卡门》中最为著名的器乐段落,乐曲简练、生动。一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A]选自该剧最后一幕斗牛士上场的音乐。这一主题具有进行曲的特点,常被称为《斗牛士进行曲》。充满活力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斗牛士入场时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万众欢腾兴奋活跃的气氛。[B]是斗牛士在观众的欢呼声中所唱歌曲的曲调,其坚定有力的进行曲节奏和威武雄壮的音调,带有凯旋进行曲的特点,表现了斗牛士英姿勃勃的形象。接着乐曲开头[A]狂欢的主题再现,并在高潮中嘎然而止,给人们留下欢快兴奋的震荡。为了让幼儿理解乐曲的性质和内容,曲式结构及打击乐的整体布局,采用了以下方法。

A.幼儿初步感受音乐后,边听音乐边配上语言节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性质和内容,根据音乐的性质,编了符合音乐形象的语言节奏。如:

[A]X x x x | xx xx| xx xx| xx X | x x x x|xx xx| xx xx| x x X|

跑跑跑跑 去看 斗牛斗牛场上真热 闹,我们跑去看斗牛呀大家拍手叫声 好。

[B]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斗 牛 士 们 准 备 上 场 斗 牛 士 们 勇 敢 上 场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

甩 起 红 布 斗 牛 啦! 加 油 加 油 快 快 斗 呀!

[A]X x x x | xx xx| xx xx| xx X | x x x x|xx xx| xx xx| x x X|

跑跑 跑跑 去看 斗牛斗牛场上真热 闹,我们跑去看斗牛呀大家拍手叫声 好。

B.利用图片理解音乐内容。图片是我们常用的只管、形象的教具,幼儿能通过图片了解他们没有真正见过的斗牛场面。我根据《卡门序曲》ABA的音乐结构给幼儿出示了三张图片。第一张:斗牛场里座无虚席,观众们都在看着斗牛士入场。第二张:斗牛士结束斗牛后向观众挥手致意。第三张:观众们欢呼雀跃,将帽子抛向天空。

2.在玩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用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幼儿为打击乐配器。

在打击乐的教学过程中,随着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就不能直接把乐曲的配器结果传授给幼儿,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和音乐感知的规律,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

如《小熊请客》配器时,A.单个动物出来的节奏型是:猫X— — —狗X —X —小鸡X X X X。幼儿讨论后,一样样地出示节奏型,引导幼儿说出哪种乐器适合哪种节奏型。B.“唱到高兴时,用什么乐器?”(铃鼓)“怎样演奏?”商讨并尝试铃鼓不同的演奏方法:X X ;X/ —; X/ X/ X/ X/ 。C.“我们要到小熊家里去,我们是一个人吗?”(不是,有许多小动物)“所以要一起演奏,怎样演奏?”(幼儿即兴演奏……)。

通过孩子自己讨论如何配器,使孩子对乐曲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看指挥演奏。

在这一学期,幼儿自己看乐谱进行演奏已经不成问题了,因此看指挥进行演奏就成了一个新的要求。指挥是一个乐队的核心,他能把握住整个乐队的节奏稳定,同时培养小指挥,能锻炼幼儿大胆、自信、创造性等多种能力。因而我们注重培养幼儿指挥的能力,要做到面向全体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层次提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幼儿都有做小指挥的机会。

在看指挥演奏中,难易要适度,只要求指挥者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动作进行指挥。幼儿要理解指挥的手势,并主动与指挥者相配合。使幼儿能体验到配合默契的快乐,并启发幼儿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指挥方法,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三、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的问题。

1.激励幼儿。如一次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节奏型x x x x x,我问:“谁能上来敲?”有三个幼儿举手前来敲奏,很准确,也获得了我的表扬。我又问:“还有谁能来敲?”这时没有一个幼儿举手,我马上补充一句:“谁敢上来敲,敲错了也没有关系。”这句话有作用,又有两个幼儿举手前来敲奏,但“水平”并不理想,我马上给予评价:“他们真勇敢,虽然没有敲准,但会正确的方法用木鱼来敲出节奏,真棒!”我又问:“还有谁敢上来?”这下有三分之二的幼儿都举起了手,跃跃欲试。我后来想,原因就在于教师不是单纯追求完美的结果,而是更注重激励幼儿大胆参与,并在心中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制订不同的目标,才能更好、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幼儿能听口令整齐地将乐器从筐子里面取出或放回;乐器拿出后,不演奏时将乐器放在脚前,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演奏前将乐器拿在手上作好准备演奏的姿势;演奏结束后,听口令将乐器放回脚前。培养幼儿打击乐活动的良好常规,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使打击乐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篇:古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