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情境创生,充盈科学素养

时间:2022-09-26 05:59:13

【前言】重视情境创生,充盈科学素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首先,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想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实验前先“想一想”,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在脑海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释模...

重视情境创生,充盈科学素养

情境”也即“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和境地。情境是由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造成的情与境的有机结合,是“情”与“景”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科学课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方法所创设出来的各种情景,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具体形象生动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科学课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将传授知识由静态变成动态,由平面变为立体,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在科学课中,学生日常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前概念,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最终使得学生把科学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在教学《七色光》一课中,首先问学生,你们见过彩虹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见过。然后逐步深入下去。“你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见过?”这时学生开始纷纷回忆当时见过彩虹的场景,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在“雨过天晴时”见过彩虹。“请你回忆一下,你看到彩虹时,你站在什么位置,是朝太阳方向还是背太阳方向?”这时学生的记忆比较模糊,有一部分说是朝太阳方向,有一部分说是背太阳方向,甚至发生争执。“好,这个问题暂且搁置一下。”“老师还要问你们:你看到的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知道是“五颜六色”,甚至还知道“红、橙、黄、绿、蓝、青、紫”七种颜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要求他们把平时看到的彩虹画出来。

由于平时看到的彩虹不是很仔细,也没有留意去观察,所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的表象是模糊的,学生画的彩虹各种各样,主要是颜色顺序不明白,有的甚至把颜色顺序倒过来了。画完之后,问学生:“想不想现在就看到彩虹?”学生们非常兴奋,顺势引导学生,“你们刚才谈到看彩虹时的天气状况,现在时大晴天,能看到彩虹吗?”请各组讨论一下,要形成彩虹,需要哪些条件?各个组讨论后,让各个组学生回答。学生通过前面的引导,能说出形成彩虹需要阳光、雨水。教师则提醒学生在制作彩虹时,请他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看看他有什么变化?并仔细观察彩虹的颜色和他画的是不是一模一样。通过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的创设,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有效地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科学探究

首先,创设一种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想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猜想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在实验前先“想一想”,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在脑海里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释模型,给学生去表达、去解释。不管预测的对错,只要学生动脑筋去想,有机会去说就是有意义的,他们的思维就有所发展。如在教学《神奇的水》一课中,教师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猜想“满满的一杯水放多少回形针,水能溢出来”,板书记录各小组的猜想。学生在发现水的表面张力之大的同时,体验“正确认识”是怎样产生的,去感悟、理解科学是怎么一回事。

其次,创设一个问题情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面对一种情景,学生会有一些自己的问题,这个问题不需要老师提醒。在这种带有问题的情境下,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在探究中得到快乐。如在教学《神奇的水》一课“会‘团结’的水”一节时,让学生在玩水的情境中,装满一杯水,要求是满满的一杯水,但水不能溢出,白纸不能湿。学生很高兴,但他们不知道这是较难的动作。当学生在装满满的一杯水时,就有点发现了,看着水已经满了,少加一滴水,水没有溢出,再加一滴水,水还没有溢出来,大胆的学生就这样一滴一滴地加水,水面都鼓起来了。学生就问:水面为什么是鼓的?学生在实验中,认真、细致地操作,仔细地观察,准确、及时的记录结果,小组同学相互合作,主动思考,产生问题,自觉进入到科学探究中去。

三、真实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亲自实验,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之中进行探究验证,进行分析研究原因,使得学生充分徜徉在智慧的海洋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七色光》一课中,做彩虹必须有阳光,即早上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三点至五点比较适宜,在斜射的阳光下,能在不远的天空中形成彩虹,若是中午直射阳光,则不能形成彩虹,或者彩虹的影像在地面上,所以这节课必须选择在有阳光的晴天进行,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由于在课内学生对彩虹的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会很快明白用水管(小喷雾器最好)向天空喷水,当喷到一定程度,即天空上的小水滴达到一定量时,天空上即出现彩虹。学生在做彩虹时很兴奋,当停止向空中喷水,彩虹马上消失,即喷即有,停喷即失,学生互相都来试试,其余学生则在不同位置观察。学生看到的彩虹总是比较模糊的,于是有学生提出“怎样才能形成清晰的彩虹?”这时学生在思考,可能与喷水量、阳光强度等因素有关吧,同时他们在积极探索有关彩虹的形成原因,“彩虹的形成肯定与水滴有关”。这时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与交流。

四、在“玩”的情境中,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

爱玩、好动可以说是每个学生的天性。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去探究新知,还要善于做学生的亲密伙伴,能够和学生玩在一起,并且让他们在玩中去发现问题,在玩中去探究新知。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科学课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教学《凸透镜》这一课时,学生在下课铃响过后,“玩”兴依然未消,老师便每人发了一个凸透镜,没有什么要求,只是说:“发个凸透镜给同学们玩一玩,下星期上课前交上来。”结果,大部分学生玩出了课堂上没有接触到的内容,有部分学生竟提出了有关凹透镜的问题。其实,此时学生的玩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的科学探究活动,已经变成了课堂的延伸。在这“玩”的情境之中,学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精神心理,这也是促进师生交往,保证学生愉快探究、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总之,情境教学本身就是将学生置于所设计的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一种更为有意义的探究机会,在学生心理上营造一种由此而发出来的主观情境,进而通过教育者来引领,达到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探究的问题和对象以及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真正让学生在科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城西镇中心小学)

责编 / 齐鲁青

上一篇:探究 体验 导行 下一篇:构建“双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