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双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22-10-07 12:16:37

构建“双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双效课堂”是指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是实现教学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战略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快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那么如何通过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

为了使广大教师明确开展“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意义与要求,我们运用自2000年以来县镇两级在我校进行的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部分教师因课堂教学水平低而被确定为待岗教师的残酷现实,使教师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是教师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想站住岗位就得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水平,实现专业化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广大教师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顺应教师需要把构建“双效课堂”工作列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突破口。组织教师在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解读》、《有效课堂》等理论书籍的同时,对学校制定的《开展“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评价考核细则》等工作方案制度以及构建“双效课堂”操作技术要求进行了认真学习。通过学习使广大教师明确了学校开展“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不仅是贯彻“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个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也是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传承优势、夯实基础

我校自2000年起为了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开展了“强化思维训练,构建学生主动学习、生动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教研活动,形成了“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当堂测试、自我反思、主题交流、领导点拨”八位一体教研模式雏形。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们在教研模式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典型引路、自主实践、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校本教研活动特色。在实施“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时我们把引导教师巩固发展校本教研活动成果作为“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根本性工作来抓。

1.典型引路。我们根据开展“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要求,先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构建双效课堂”进行学科教学设计,学校业务领导把关指导,然后由教研组推荐骨干教师上示范课,组内教师进行当堂测试,最后由业务领导与全体教师进行评课,进行主题教研经验交流。我们先后选择了数学计算、应用题教学;语文识字、阅读、习作教学;英语短语教学等课堂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展示,凡是教师实施课程有困惑的课型,我们都分阶段在集体研究基础上,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使教师明确达到相应学科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2.自主实践。教师在“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中,进行自主实践是教师专业是否得到锻炼与有效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校本教研达到自主化的重要前提。在工作中,我们通过用教研计划管理规范教研活动主题,用教研制度规范教研活动行为,用教育科研课题实验和主题教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淀教师理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措施,引导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进行自主规划、自主设计、自我调整、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使教师的不断学习与反复实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夯实了开展“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的基础。

3.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借助学校教研组开展的“构建双效课堂”教研活动以教师自主实践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为研究主题,在教研活动中通过“共同合作、以强带弱、研究交流、反馈提高”的形式,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想、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参与率、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分别采取了“同课异构”和“同课同构异上”等方式使教师在了解了他人对自己自主实践成果评价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之间在同伴互助中相互学习他人的先进、实效的教学理念与操作技术。

4.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思考、总结、研究,进而甄别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所进行的活动。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了四项措施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活动水平。一是日常系列的写教学后记;二是教研活动中的主题反思;三是走出学校观摩教学反思自我;四是进行教学反思征文评比。在写教学后记中,我们首先对教学后记的写法进行了全面辅导,对教学后记由过去的写总结,明确为写教学得失,写三维目标的落实,写教学对促进学生心智与情感发展的收获与不足等。在教研活动中的主题教研反思,主要是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研课进行主题鲜明、内容具体、规范科学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体现教学概况,过程得失及原因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走出学校观摩学习反思教学中,我们一是与先进学校结成联谊校;二是组织骨干教师到名校观摩名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自己探索研究的成果,找出差距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在教学反思征文竞赛中,首先由各教研组推荐本组的优秀教学反思参加学校评比,学校将获奖的教学反思推荐到全镇教研会上交流。通过坚持开展自我反思活动逐步使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由过去单纯的教向重视研究教学转变。

三、研制模式、提高效益

我校在总结反思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得与失时,认识到一些已经被肯定的,先进的经验与做法往往得不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甚至有的教师徘徊在原有的教学老路上不能前进。为此,我们在总结了学校以往的教学工作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数学计算、应用题、几何教学,英语目标教学等教学模式,并讲解印发到每一位任课教师手中,使教师能在新的教学起跑线上开展“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避免了无效劳动和重复劳动,保证了开展“构建双效课堂”研究活动的效益。

四、精细管理、科学考核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管理中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在工作中,我们开展了“推门即听课,翻本即检查”活动,全天候进行教学管理。业务领导每天保证至少有一人在课堂听课。通过听课了解并指导教师开展“构建双效课堂”的自主实践研究活动。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修改并完善了《课堂教学考核细则》、《教师工作考核细则》、《教研组工作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通过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对全体教师的工作业绩实行周通报、月小结,学期末进行全面考核量化的制度,提高了“构建双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整体水平。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光华镇中心小学)

责编 / 董 璐

上一篇:重视情境创生,充盈科学素养 下一篇:让孩子想象力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