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6 05:57:39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低下,厌学心理严重,多数教师感觉越来越难上课,尤其是像德育这样的理论课更是难上加难,为此,多年来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我一直尝试运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已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本文拟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的必要性、运用策略及开展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谈一些粗略做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中职德育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70-02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体验教学中学习有关的知识内容,领悟做人道理,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参与合作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体验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运用的必要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简称《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意见》要求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德育课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有效性。

2.中职德育课的现状所迫

近几年,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低下,学生厌学心理严重,大多数中职生学生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认为德育课可有可无。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德育课的存在是必要的,但觉得现行德育课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教学内容与他们的思想实际相距甚远,理解较困难,今天的德育课教学对他们没有带来多少益处。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难以真正溶入到课堂中。多数教师感觉越来越难上课,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服从人的认知规律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在接受信息知识的时候,亲自做一遍的可能记住70%和别人一起做过的可能会记住90%。由此可见,体验到的知识比被灌输的知识深刻的多,而平时教师上课时用得较多的是讲授法,这就容易使知识停留于口头,学生脑子里记下的知识思路也不清晰。要克服这一弊端,必须使授课方法具有一种独特的征服人的力量,能使学生听得进,听得身心舒畅,豁然开朗。也就是说,学生如果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下获得一种内心的共振,无论教师是用讲授法还是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师生心理相容的体验中,就能真正接受教育,真正把知识弄懂,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中的运用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去思考、去体验和内化知识,形成良好的外显行为。例如:在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单元第2课“构建发展台阶”时,用多媒体展示了比尔·拉福的职业规划简图:工科学习工学学士经济学学习经济学硕士政府部门工作锻炼处世能力,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大公司工作熟悉商务环境开公司事业成功。这样的情境震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受到感染的同时并一下子引入了学习的主题,接着让学生以阶梯图表一级级列出上述目标,并找出长远目标、阶段目标和近期目标,然后分析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再结合自己的理想策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的中职目标是什么?我一年的目标是什么?我一学期的目标是什么?我一个月的目标是什么?我一星期的目标是什么?我一天的目标是什么?我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感知、感悟,并把内化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际操作中。

2.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在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第2课“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时,设计“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在卡片上描述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取向、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轮流抽签,大家来猜猜他是谁?通过游戏唤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分析自我,客观评价他人,使学生在游戏中全面、客观地了解本人的实际,认清自己是否满足将要从事的职业的要求。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能为学生创设自主、轻松的的学习气氛,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第4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时,组织学生讨论“你喜欢与怎样的人交往?不喜欢与怎样的人交往?”,让学生通过对比,列举出受欢迎的人和不受欢迎的人的特点,从中感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在社会交往中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用感情交流,用心灵沟通。小组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关键的是基本可以达到全员参与。

4.竞赛评比,挖掘学生内在潜能

课堂中开展“演讲”、“辩论”等比赛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其参与意识。例如:在教学《职业生涯规划》第一单元第2课“职业理想的作用”时,组织学生演讲“理想开启美好人生”。在教学《哲学与人生》第5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时,组织学生辩论“顺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发展?”。学生通过列举实例、谈体会等论证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学生体会到人生发展中的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发展的两种客观环境,要正确看待客观环境,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学生通过辩论,自己作出了比较,得出了正确的观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树立的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了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四单元“自觉依法律自 避免违法犯罪”时,让学生课后以“法制”为主题每人制作一份手抄报,并进行评比。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增知识和才干。

5.实践运用,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

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可以凸显中职德育课的职业教育特色。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单元第2课《展示职业风采》时,设计模拟情景:在职场同事见面、客户到访、向领导汇报工作等环节,让学生先表演不规范的行为,然后再让学生演示正确有礼、得体的做法,再分组训练,通过正反面的对比演示、训练、体验,让学生领悟职业礼仪要求,感受职业礼仪之美,获得涵养内在品德的动力,激励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自觉展示职业风采。实践证明,课堂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生成观念。同时,增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学习目标要贴近学生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目标过高,难以通过教学达到,目标过低,教学中学生感到没味道。所以,体验活动目标的设计要适当,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便于学生投入,易于学生感悟,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2.要注意引导,加强反思

体验活动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应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教师要及时应变,适时引导,使学生参与体验后,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培养。在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要注意及时抓住课堂上“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巧妙点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反思所感,领悟归纳所得。

3.要尊重学生差异

在开展体验式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强化体验,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其参加不同的体验活动,并调控好体验活动的整体节奏,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深刻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教育部,2008.

[2]陈顺玉,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15期.

[3]宋依琳,让有意义的东西变得有意思——关于中职德育教学中实施“活动体验课型”的思考,科教导刊,2013年第9期.

上一篇:浅议高中音乐教学 下一篇:探讨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