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在音乐课中是如何体现的

时间:2022-09-26 05:55:49

浅析德育在音乐课中是如何体现的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还能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学生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 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德育 音乐教育 审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08-075-01

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主张. 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在音乐课堂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的能力,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德育教育,从情感上对学生进行陶冶。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音乐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把握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每堂课的德育知识真正传达到每个孩子.中来.例如带有思想教育目地的如:《七子之歌》、《颂祖国》、《走进》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要让学生懂得感恩,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要爱祖国,爱人民,爱自己的同胞等等.从而讲我们身边同学之间,为了小事就打架,骂人不能互相理解谦让,这都是不对的;更要尊重老师,爱护公物,尤其是在学校更不能破坏公共财产.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学生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感染者学生自身。

一首好的歌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例如《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乐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乐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

我们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因此教师在各方面都要做好表率,用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以情动情、以爱育爱、以德育德,有效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因此,教师要重视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通过音乐艺术的魅力,给学生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人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学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和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音乐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艺术教育中逐渐形成。

因此,在音乐审美教学中充分渗透德育教育,充分重视德育渗透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篇:日本古典园林与日本人的尚园精神 下一篇:照相机结构的创新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