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与达观――创新中秋节

时间:2022-09-26 05:29:20

游乐与达观――创新中秋节

摘要: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曾经规模盛大、多彩多姿。但现在却已经盛况不再。为了激活古老节日的活力,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本文针对现代青少年的节日需求,完成了中秋佳节的集体活动设计。

关键词:中秋节;青少年;集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83-01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宋代、明代、 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一、自制月饼大赛

(1)组织好同学在教室坐好,由老师统一在投影上播放关于制作月饼的相关视频,让同学们熟悉制作月饼的过程。

(2)在活动场地将桌椅一排排码放好,将活动要用到的材料放在桌子上,等同学们进行活动时让同学们自行挑选。材料:奶粉,转化糖浆,枧水,花生油,中筋面粉,莲蓉,咸蛋黄,蛋黄,蛋清。在现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学们还可以自己创新月饼制作程序,设计新颖独特、自己喜欢的月饼。尝试锻炼自己的创造、动手能力。

(3)将做好的月饼坯放入电烤箱中烘烤。

(4)当月亮高挂于空,最圆最亮的时候,大家团团坐,边赏月边聊天赏评吃月饼,分享大家劳动的成果。

二、赏月诗词诵读演唱会

师生们围坐一团进行关于“月”的诗歌朗诵。大家一边吃着月饼,一边看着又亮又圆的月亮,一边聆听学生声情并茂的诗词朗诵或词曲表演歌唱,体会感受到中秋节月圆人圆的气氛。

同学们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诗词进行朗诵,感受诗词中的美好境界。大家可以提前准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月”的诗词歌赋等进行朗诵或背诵,也可以通过交流将自己找到的诗词歌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同时开动自己的智慧想一些有关“月”的短信、祝福语等将它们写下来,送给我们的亲人、朋友,将我们最美好的祝福送给我们最亲的人。

虽然只是一则小小的短信,但是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编写出的短信就会有更深一层的祝愿。收到短信的人心里也会是温暖的,更深刻的体会到中秋节大团圆的氛围。为更好的传承华夏瑰丽灿烂的诗歌文化,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扩大和培养诗歌文化受众,启发同学们的创作灵感,提高同学们的文学修养,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中秋节的氛围。

三、猜灯谜

用绳子将挂有附灯谜的灯笼串联在一起,再将灯笼放在操场中央挂起来,每个灯笼上都写有不同的的灯谜。然后,同学们开始猜谜题,看看谁先猜出来。活动参与者若知道谜底,撕下选中的灯谜,去旁边的兑奖桌告诉工作人员编号及答案,若答案正确,则可当场获得奖品。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踊跃猜谜,如果猜中就到领奖处领取精美奖品。猜灯谜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敏捷度和知识的储存量,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猜谜,就是要顺藤摸瓜,一点点开动脑筋,一步步向前,让自己的思维敏捷起来,根据提示找到答案。

四、许愿船

活动前期:活动前通过海报的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活动宣传,由负责人员准备好活动所用到的材料,然后将同学们带到指定教室,由同学们自己选择所需材料。分配人员对活动地点进行实地勘察,确定交通路线和活动地点。材料有彩纸、马克笔、小蜡烛。

活动阶段: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折成各种样式的小船,然后将自己选择的蜡烛放在船身中央,由负责人员将大家集体带到小河边,将已制作好的小船放入河中,点燃蜡烛,在心中许下愿望,让小船随着河流的方向自由流动,看着小船越飘越远,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随着河流的方向流动。这种方式表现的是心中一种美好的祝愿,放飞我们心中的梦想。

上述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有四:一是可以将大家聚在一起,加强集体感;二是自己动手做月饼,可以提高同学们动手能力;三是通过朗诵诗词和猜谜语,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四是通过许愿活动可以使同学们的心态更积极,间接促进自我规划能力。

总之,中秋活动的设计,重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和创新。有关研究学者认为,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应注意其历史性、时代性、自觉性、科学性、开放性、进取性和创造性。要不断地把新思想新文化融入传统,通过创新使之增添活力。在注意保留传统节日文化祛灾祈福、追求平安祥和等美好祈愿的同时,应增强关注健康、教化、休养生息和娱乐性,使之更能贴近生活。因此,我们的中秋节节日活动创新设计,首先注重保留的是中秋节作为团圆文化的教化功能,通过诸多形式各异的团体活动的参与,让大家领悟集体的温暖与快乐。

上一篇:世俗与浪漫――七夕节的继承与发展 下一篇:探究“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