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地区旅游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时间:2022-09-26 04:21:28

海南地区旅游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摘要:从现阶段发展情况看,海南旅游业正处于升级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等一系列的资金需求。从企业自身、第三方支持及政策支持三方面分析了海南地区旅游企业现阶段融资存在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适合海南地区情况的旅游企业多元化融资模式,力求为解决海南旅游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企业;融资渠道;融资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48

1 海南地区旅游企业资金供给情况

1.1 银行供给资金不足

海南旅游企业的旅游地产,16%是银行贷款,81%是企业资产。信贷的支持形势不容乐观。一方面,旅游企业自身存在问题,经营规模小,自有资金所占比例低,管理水平不高,风险抵御能力差等成为普遍问题。在企业的产权归属方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在进行抵押物的存在举证上也有很大的困难,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另一方面,银行对旅游资源进行价值评估的机制并不完善,对于用作抵押的旅游景区贷款资产价值评估存在难度。在贷款的界限方面,银行也缺乏对政策范围的明确制定。此外,银行自身也缺乏对旅游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因为在未来的发展潜力、盈亏测算、资金流转、构建模型框架等方面,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无形中成了银行贷款评估的障碍。

1.2 民间资本利用率低

民间数据显示,除去储蓄存款,2015年我国民间资产的46万亿中有26万亿剩余。截至2014年年末,全国贷款公司余额4447亿元,而海南只占全国的0.0039%。这也反映出目前海南省的旅游业对于民间资本仍欠缺吸引力,海南的旅游业在收益方面并不足以吸引投资者,所以民间的资本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实现规模化。旅游企业在民间资本的利用上效率很低,相对来说,来自民间的资本数量还很小,在融资的期限上也很短,住宅和个体经营以及生活借贷是融资主要涉及的范围。

2 海南地区旅游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企业融资能力不高

近几年,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但是比较国内外的大型的旅游企业来说,省内的企业自身的发展都普遍不足。首先,企业的规模都很小,海南省的旅游产业的主体中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例如海南大东海旅游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海南五洲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只占少数,家庭式的个体经营户和中小企业占了旅游产业的大部分,它们都没有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所以没有形成海南旅游产业的企业集群。

基础的餐饮和住宿是海南省的旅游市场目前的主体,缺乏其他的衍生品供给,旅游产品相同性较高,产品缺乏附加值,整体档次比较低,对于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来说存在难度。行业整体缺乏竞争实力,相比较国内的其他旅游产业市场来说,在吸引消费者的方面,主要打价格战。由于旅游企业进行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规划的时候金融部门的缺失,投资项目的测算和预算工作不成系统,准确度不够。银行能够提供的授信规模和旅游项目所要求的项目资金很难相同。

2.2 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我国与其他国家比较融资资本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还要更高,大约在15%-20%的区间内。然而即使是如此的利率水平,也只是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才能够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个比例仅占9.8%。其余的中小企业不能够获得贷款,所以将目光投向了民间金融。相比较贷款来说,民间金融的快捷和方便更占优势,但是融资的成本也是非常可观的,是国有银行贷款的好几倍。中小企业如果能够将融资的成本降低,一方面,中小企业单一的融资渠道就会被拓宽,因为在能够发展企业的同时,企业在各方面的能力上就能够越来越接近股权融资还有债券融资的标准,这样就多了融资的渠道,从而打破僵局。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成本减小了以后,提高了企业的发展能力,能够大大的缓解银行贷款的拖欠情况,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海南省旅游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2.3 融资渠道缺乏层次

海南省旅游产业的融资中直接融资部分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但政府拨款受到整体财政预算的限制,给予旅游产业的供给十分有限。而只有像大海旅游这样的领头大企业方有机会通过债市、股市直接融资。大部分企业在直接融资领域长期没有实质性进展。在间接融资的方面,中小企业贷款仍很艰难,由于地区项目不清楚的资信状况以及信任度低,在风险投资方面也是一个很大的空白。总之,融资渠道缺乏层次性和合理性成了长期困扰海南旅游企业的问题。

3 对海南地区旅游企业融资的发展建议

3.1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3.1.1 提高企业管理能力

旅游资源具有垄断性,旅游企业长期依赖政府支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抑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可以说,旅游企业寻求进一步发展必须要主动探索发展空间、寻求发展道路。只有做大做强,完善自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发展的问题。企业改组的步伐需要加快,内部管理要采取现代化企业的制度标准,外部要进行资源整合,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将企业建立成为综合性的大型旅游企业和集团。对于条件较好的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支持吸引外部投资。发掘企业优势,开发有潜力的产品和项目,力求差异化经营开拓蓝海,核心竞争力提升了,优质的产品自然会吸引到投资者。

3.1.2 加强企业宣传工作

与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可以便利旅游企业融资,扩大发展资金来源。在规划发展方案、制定重点开发项目时,保证与金融机构沟通机制的顺畅,让专业性的金融机构参与评估和论证过程,以便相关部门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及发展空间,从而能够真正的对旅游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产业的特点有所了解。详细推介新开发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其将获得的潜在效益便能够清晰的展现给中介机构还有投资者。与此同时,企业还需重视各种媒体发挥的作用,多渠道开展品牌的宣传工作,从而在品牌的号召力还有影响力方面都能大范围的扩大,市场竞争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这样,在宣传的过程中企业的议价能力能够增加,在信贷资金的争取过程中企业的可靠度也能够大幅增加。

3.1.3 树立诚信经营理念

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这种诚信不仅要体现在消费者上,也必须体现在投资者身上。严格规范自身财务制度,主动接受相关部门及相关投资者的监督,及时并真实准确地披露信息,以便投资者能够及时的知道企业的情况从而做出有利的选择。在这样的过程中,企业的资信等级也会逐渐提升,诚信形象树立起来了,投资者才敢于放心投资,这也是整个旅游产业和企业能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3.2 合理降低融资成本

3.2.1 政府层面

在政策方面,金融政策要充分的协调配合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将政策的导向作用共同发挥出来,这样配套的多个政策就能够将资本健康、有序和科学的引导到旅游产业当中去。具体来说,适宜的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减轻旅游企业的赋税等资金压力,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而流动资金可以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推广品牌,开发项目,营销产品,财务状况的好转和发展前景的向好都预示着企业从银行审批大额贷款的成功率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政府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贴息贷款给企业,产业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相配合来引导担保机构进入旅游产业,从而完善旅游产业的担保融资机制。

3.2.2 企业层面

旅游企业可以通过新型的融资方式来降低成本,从海南省的旅游企业现有的发展情况来看,资产证券化不失为缩减成本的有效方法。资产证券化产品通过企业基础资产的结构性重组打包成债券上市流通,大大提升了融资的延展度。而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方式的基础源于出售这个项目的预期收益,这在本质上是一种售卖行为而非负债行为,优点是可以让原始的股东在没有负债的情况下得到资金;项目的资产要在受托机构进行改良、组合、调整之后,以便让项目本身实现良性运作,以此来提升证券的吸引力。综上所述,融资规模大、融资范围广、灵活性强、风险有效分散式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当然,旅游资产证券化也需要基础条件,因为旅游景区的未来的资金流相对稳定并且有可预测性,满足了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争取低利率的便利。旅游资源国有化使得投资前期难以引入民营资本,资产证券化扩大了资金来源渠道,使得早期政府所投入的财政拨款可以尽快回收,也解决了对于财政资金的占用问题。

3.3 扩展多元融资渠道

3.3.1 设立旅游专业基金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产业投资基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基础产业以及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还可以有效促进资本市场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对于改善融资环境以及加速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有着重大影响。海南省旅游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获取资金,基于这种现状,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势在必行,这也是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明确,涵盖海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软环境建设及和旅游相关的其他方方面面。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存款逐年增长,作为政府许可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具有收益功能的基金凭证的方式,充分调动社会资金,为海南旅游业融资提供新的途径。一般而言,产业投资基金具有投资风险低、收益有保障等特点,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可以为公众提供风险低、收益高的投资渠道,这样更易于吸引社会闲置资金,通过整合社会资金,缓解海南旅游业面临的资金压力,也可以惠及目前尚未上市的本地旅游企业。

3.3.2 发售旅游期权合约

发售旅游期权合约就是通过出售旅游项目开发合约以此获取投资资金的方式。海南省可以通过本地的产权交易中心展示现有的旅游项目,以便引起投资基金或战略投资者的兴趣。对于要展示的旅游项目,可以先对项目进行潜在价值的评估,然后将旅游项目按照阶段划分,形成不同的旅游开发合约,同时在开发合约中明确优先开发下一期权利的期权。在推出旅游项目开发合约时,可以在非交易所市场进行单独交易,也可以与其他融资产品捆绑在一起向公众推介。对于单独进行的旅游项目开发合约交易,实际上就是一种事实的期权认购,它可以随时交易流转。对于和其他融资产品捆绑在一起的旅游项目开发合约,实际上就是可转换债券的一种,开发合约中收益的部分可以用来弥补融资过程中比较低的利率,这样更有利于融资成本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周春波.投资战略、治理机制与旅游企业融资成本[J].旅游学刊,2014,(08):76.77.

[2]赵焕焕.浅析中国中小旅游企业融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旅游纵览,2014,(04):39.41.

[3]李钰.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旅游企业融资路径拓展与共性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5,(04):41.42.

[4]赵娜.关于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之融资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3,(08):83.85.

[5]吕晓晓.探析旅游企业财务管理之融资问题[J].财经界,2015,(05):33.35.

上一篇:论ACCESS数据库管理高校信息系统 下一篇:企业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提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