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0 02:33:07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会展活动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战略先导性产业,有助于拉动城市经济。会展若想实现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则离不开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会展人才。基于会展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及目前高校人才模式现状基础上,发现会展实践环节设置与行业运行特点匹配不到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视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提出以培养基于会展行业需求为导向的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模式,侧重于会展人才培养与会展业发展相适应,直接为会展市场服务。

关键词:行业紧密型;培养模式;会展业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86

0 引言

我国会展业飞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促进了会展教育十余年的发展,随着国外办展机构入驻我国市场,会展业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趋势召唤着会展人才培养要与业内紧密结合。可随着几届本科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会展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非会展行业,还有部分虽然毕业时从事会展行业,但工作两三年选择了转向会展相关行业。会展专业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会展人才又难寻,学业与业界供给需要不吻合的问题急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1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具体的培养规格,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培养过程方式,含有课程设置、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目标紧紧依托于会展行业,明确行业对人才需求规格,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估办法、管理制度进行会展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总和,具体有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匹配的教学方式路径,为实现这一过程的监控管理和评价制度。

2 行业紧密型会展人才规格

会展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涉及搭建、运输、餐饮、住宿等环节配合。会展人才按照其工作主体包括会展活动主办方会展经营、营销、策划、管理人才,展馆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展台搭建、设计与销售人才,以及参展企业的展会选择、组织参展人才,这些属于会展行业核心人才。会展业同时需要一些诸如礼仪服务接待、外语翻译、酒店管理、展后旅游等这些会展活动延伸工作人才。可见,由于会展行业的应用性和社会性特征,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有必要着眼于行业发展的最新态势。

行业紧密型会展人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会展市场经济意识、会展知识和技能,懂会展运作,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会展人员总称。除具有会展企业运行管理必备的完整知识体系外,要有较强心理素质、正能量的职业素养、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会展活动付诸实施的执行力等综合能力。(1)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由于会展业涉及展前招展营销、现场管理、展后评估总结,还要进行会展相关服务工作如展台搭建、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展后旅游观光等,所以对于会展人才的要求规格是综合性的,会展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主动服务意识、深厚的人文素养。(2)操作能力的熟练性,会展业从属于服务业,面对面的服务是主要业务活动,操作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动口、形体、礼仪方面。(3)沟通交流的国际性,随着国外参展商、专业观众逐渐增多,国际性展览成为常态,对人才的要求标准更应该以国际标准来衡量。

3 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教育部首批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办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目前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的高校达100多家,遍及南北东西中20多个省市地区。虽然部分院校会展专业开办得有一定规模与特色,但也有部分院校仓促开设,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师资团队薄弱、教学内容与会展业知识体系对接较差等问题。

3.1 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已开设会展专业的院校中,依托在旅游管理、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外语这些母体专业较多,课程设置带有较多母体专业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类则注重了旅游方面课程,外语类的则加强了英语听说运用等课程的开设。就会展核心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够完整,缺少大型活动、项目运营、展览策划、会展场馆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实践操作,培养目标就会展活动项目策划、营销、运营控制等涉及较少。

3.2 会展教学师资队伍实践能力薄弱

由于会展教育发展只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从事该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学历背景主要有经济学、国际贸易、思政等专业,关于会展专业的知识体系也是在教学中逐渐通过自学与培训学习得来,也由于我国教育体制自身问题,硕博士毕业即投入到教学队伍中来,没有进行会展实践的机会,缺少实践经验。加上老师们年龄的年轻化,从事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会展项目研究课题、调研项目这样的能力也欠缺,无法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到课堂活案例中来提高教学水平。由于会展主办方用人量不像旅游企业那样可以一次性稳定地提供几十个用人岗位,只是零星招聘几个学生,导致会展专业实训基地匮乏,也制约了教师对于实践能力提升,导致会展教育与会展需求市场对接得不顺畅。

3.3 会展教学用教材缺乏

由于会展教育起步晚,高校教师作为会展教材编撰的主力军,在会展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面的积累略显不足,教材原创性思维体现不够成熟,借鉴国外相关文献较多,无法融入中国当前经济背景。虽然很多会展中心或会展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丰富的会展实践经验,可由于不具备编写教材的理论造诣,也没有充足时间专研会展教材的编写工作。

3.4 没有形成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受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限制,加上展会主办方在展会举办前只招聘部分学生实习的原因,无法集中停课支持实习实训,造成部分学生请假困难。会展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授课内容无法融入当前最新会展鲜活案例。有些高校虽然与会展场馆、会展企业签署了校外实践基地协议,但也只是流于形式,或者是让学生做些简单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鲜有展会具体运作的参与工作,没有将深度合作成为常态。

4 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1 明确与会展行业需求切实接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实可行,要有前瞻性与国际视野,设置知识平台加职业能力即一专多潜能。知识平台包括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知识平台,通过理论知识课堂讲授及实践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高度思想意识、综合素质,打好经济与管理学厚基础,对会展业职业性、学科综合性有一定认识。职业能力模块包括职业技能、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行业职业性的需要,更是学生进入行业的敲门砖。注重市场需求和会展企业的实际需要,根据会展企业中具体岗位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和管理素质能力要求设计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校内所学的内容能够和会展企业的运营现状保持一致,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操作。

4.2 构建完整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实训室实践环节、第二课堂、校外实习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会展实训室硬件及软件操作系统要齐备,可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第二课堂举办丰富的专业活动,如会展策划大赛、招展营销比赛、大创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等,确保每位同学参加至少两个以上项目。聘请会展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深入课堂给学生讲授会展实践操作内容,将最新的理念和信息传授给学生。组建校园文化展览社团,展示讲解校园文化,成立礼仪服务团以校内外赛事、会议等为服务平台,提供礼仪接待、引导服务,这些社团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建立稳定的会展场馆、会展主展企业、酒店集团的会议部实践基地,会展场馆对人才需求量较大,可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无缝对接。

实行多样化的教学考评方式考评实践学习效果,考评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环节占用比例大,学生自然会对将精力集中在操作技能训练上来。教师可以综合采用会展热点问题讨论、典型案例分析、实验室模拟实验、学生科研实施与结题报告等来赋予一定比例,同时考虑不同授课对象能力偏差适合调整考评方式及赋分比例。采用多种考评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两方面平衡发展,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构建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会展管理专业教研室为载体的高素质教学团队。在团队中培养会展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能站在专业领域发展前沿,实时跟踪会展产业发展动态,能引领和规划会展专业建设发展能力的专业建设带头人1名。“双师”不等于“双证”,不仅持有相关职业证书,而且要在会展企业顶岗工作,具有较长时间的行业经历。同时,为解决目前教师挂职锻炼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教师参加职业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给予奖励,在教师年终考核时或教学业绩考核时予以加分,并将企业行业经历考核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优先考虑条件。

鉴于会展专业教师的非会展学历教育背景问题,可派遣一些专业教师到发达国家进行短期培训,以掌握会展业最新发展状况。鼓励并资助教师主持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积极创造条件,促使教师深入到会展企业调查和研究,积累服务与管理的实际经验;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以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中教师名单为主,打造学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教研科研水平高、服务社会能力强的德教双馨的优秀教学团队。

5 结论

采用行业紧密型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也会学生满意,学生后续职业发展能力增强。继续加大对会展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反馈力度,完善本专业校友会,保持与各届毕业生的联系,定期对毕业生工作情况及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进行问卷调查,改进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宣传会展行业优秀校友事迹,感召并影响在校同学,起到示范功能。发动实习单位校友对新步入实习岗位学弟学妹的传帮带,使之尽快成长。邀请会展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回校座谈和交流,给在校生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直观、明确的规划,也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定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培养对专业的热爱,树立良好的职业前景意识。同时,加大监控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存在不足,及时评价教学成果,反馈到教学环节各个节点上,认真改进,使监控――评价――反馈真正形成闭合回路,便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松萍,杨铭德.中国会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研究[J].学理论,2011,(10):222.223.

[2]王春才,汪秋菊.双向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培养会展人才的新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01):28.30.

[3]曾学慧,辜应康,颜逊等.会展教育:学界与业界对接问题研究――上海应用型会展本科教育的新视角与新理念[J].职教论坛,2010,(30):34.37.

[4]魏雅莉.应用型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1,(04):66.67.

上一篇:驱动型授课法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企业IT运维服务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