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理论视角的产业联盟特征研究

时间:2022-09-26 04:05:50

组织理论视角的产业联盟特征研究

[摘 要] 产业联盟是一种介于企业与纯粹市场之间的中间经济组织形式,是经济组织适应环境、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分工协作组织创新,它有鲜明的组织特征,是新经济形势下,整合资源、汇聚能力、获取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产业联盟 组织理论 组织特征

产业联盟是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态之一,是根据发展某一产业的需要,由大量处于该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及密切相关的支撑机构组合而成。本文将从组织理论视角切入,分析产业联盟大量存在的组织理论基础与相关的组织特征。

一、产业联盟的组织理论研究

1.组织的环境适应性与产业联盟

组织是有共同目标的人群的集合。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面向外部环境的开放的系统,它不断从外部环境中吸收资源保持其能量的转换,且总是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寻找一种动态平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企业必须参与到全球竞争中,因此,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经济组织必须要具备快速的环境适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以便快速响应市场环境。

2.专业化分工与产业联盟

(1)专业化分工理论

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4]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他认为“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亚当.斯密认为分工之所以提高生产率,是因为:第一,每个特殊工人的技巧的增进;第二,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对通常会损失掉的时间的节约;第三,许多机器被发明,以便利劳动,缩减劳动,是一个人可以成就许多人的作业。

专业化是分工的结果,也是协作的开始。专业化分工的存在,使世界上绝大多数物品都是大量劳动者协助与合作的结果。产业联盟是企业间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互相协作的一种组织创新,专业化分工为产业联盟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专业化分工是产业联盟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产业联盟的核心机制。

专业化分工是产业联盟形成的基本条件。专业化分工使各经济组织形成了不同的特殊技能与资源优势,企业之间必须相互协作,因此彼此有了交易倾向,发生了交易费用。因此,企业只能在交易方式或制度安排方面寻求降低交易费用的途径。

专业化分工亦构成了产业联盟的核心机制。产业联盟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使每个企业可以将资源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上,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其他资源与能力则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协同工作与资源共享获得。因此,一个运作良好的产业联盟必定是一个具有良好机制约束的高效率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体。

3. 产业联盟的组织特征

根据前述产业联盟的涵义,结合产业联盟的组织理论基础,可以清楚地看出,产业联盟具有如下组织特征:

产业联盟具有特定的产业目标。产业联盟是为实现一定的产业目标而设立的组织,产业目标是产业联盟发展的灯塔,联盟中的每个企业对联盟也都有自己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或诉求,没有目标或者目标不明确的联盟注定是没有活力的。因此,产业联盟的目标导向非常明确。

产业联盟组织松散灵活。产业联盟是由联盟中各成员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形成的联合体,各成员在经营中保持相对独立,不存在任何控制与隶属关系,组织关系松散;同时,由于产业联盟一般对联盟成员的数量不限制,对进入成员要求不严,成员退出联盟又基本不需要成本,因此,联盟成员进出联盟容易,联盟组织结构存在很大的灵活性。

产业联盟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产业联盟由于“共性”突出,通常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成员数量多、类型多,不但由产业中众多企业组成。产业联盟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政府资源,规划布局内的产业联盟普遍得到政府从政策到资金的全面、大力支持。

产业联盟是目前新经济形势下,提升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创新平台。正确认识、识别产业联盟的组织特征是运营好一个产业联盟的先决条件,否则,一切的措施、手段都将起到“南辕北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泉,李泓泽.组织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5:5-9.

[2]罗珉.论组织理论新范式[J].科研管理,2006.3(2):145-151.

[3]王鸣.企业战略联盟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D].山西大学,2007.

上一篇:浅谈3G时代终端销售商业模式 下一篇:浅析独立董事制度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