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

时间:2022-09-26 03:16:25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

摘要:目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其中50例适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剩余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占了总人群的10%-15%[1]。胆囊是具有存储、浓缩、排出胆汁、分泌黏液和调节胆道压力等功能的重要器官,也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器官。根据多项研究表明,因为对胆囊功能及结石成因认识的不断加深,胆囊作为人体器官是具有无可取代的生理作用的,所以在治疗时不应轻易切除。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开腹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但是临床效果不显著,治疗后给患者的创伤较大且住院时间较长[2]。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现将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其中50例适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剩余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为(30-50)岁,平均年龄(42.25±1.22)岁,病程为2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2.15±1.07)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所有患者中没有上腹部手术病史,没有严重的心、肺、肝功能不全及凝血机制障碍患者,患者的胆囊没有畸形和萎缩的情况,且囊壁小于0.4cm 。100例患者均被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结石的直径小于2cm且结石数小于或等于3颗。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

观察组患者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先对患者实行气管插管全麻,在麻醉成功后,在肚脐旁做切口并穿刺Trocar,将此口作为A孔,然后将腹腔镜置入,通过腹腔镜监视下进行剑突下穿刺Trocar,将此口作为B孔。然后对胆囊情况进行探查,观察患者有无炎症、 粘连、变异和萎缩的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保留。根据胆囊底部体表投影处根据胆囊的大小、长度以及形状来决定C孔切口并置入 Trocar。然后沿牵引线将胆囊提出体外 ,胆囊底周围用纱布保护好 ,以免胆汁及冲洗液漏至腹腔 ,胆囊切口另一侧再缝合,两牵引线间根据结石大小切开胆囊 ,胆囊切口处吸引胆汁 ,勿将吸引管置入胆囊内 ,以防损伤胆囊黏膜。 接着将胆道软镜置入到胆囊内,并探查结石,利用取石网篮取净结石,禁止采用钳夹取结石。在胆道镜检查胆囊管开口处,降低胆道镜冲洗液压力 ,观察胆囊管开口处有没有胆汁溢出的情况,如果有胆汁溢出则证实胆囊管通畅,则可退出胆道镜。采用可吸收线连续扣锁缝合胆囊切口,去除牵引线,如果胆囊没有出现出血的情况再将胆囊放回到腹腔中。最后放置1根腹腔引流管,退镜,结束治疗。在手术后要对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术后第二天拔出引流管。

并发症预防:手术前应行CT、B超等检查,确定胆囊位置及手术可行性,对于有合并症的病人,需要处理好合并症后再行手术;在胆道镜取石时,水压不可过大,否则有导致小结石进入胆囊管造成取石困难,甚至结石排入胆总管的可能;因此需要选用合适网篮来确保取石安全及成功的关键,对于小结石、胆囊黏膜下结石,可以采用活检钳取石来提高效率。注意检查Hartmann袋.避免结石残留。胆囊管开口最好要见到有胆汁流出:回纳胆囊后,用腹腔镜再检查,可以有效防止胆漏、出血及腹腔积液积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1.3评价指标

对比本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对患者各项记录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以P

2 结果

对比两组成功取净结石例数方面比较,观察组50例胆囊结石患者中成功取净结石的为49例,成功率为98.00%,对照组50例胆囊结石患者中成功取净结石的为46例,成功率为94.00%,两组取尽结石例数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7d,平均住院时间为(5.01±1.11)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12d,(平均住院时间为(14.91±2.11)d。请修改)对比两组患者的多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而对照组有14例患者出现了各种并发症情况(期中一列胆瘘,8列术后大便次数增,5列出现间歇剑突下饱胀不适、隐痛)发生率为28.00%,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胆囊是人体的一个消化器官,是具有存储、浓缩、排出胆汁、分泌黏液和调节胆道压力等功能的重要器官,也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化学和免疫功能器官[3]。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在治疗胆囊结石中是具良好的效果和重要的意义的,该方法保持了胆囊原有的功能,是胆囊结石手术的合理方式之一。保胆取石术的方法很多,其中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在保胆取石术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其手术的特点并发症出现率低、术后生活质量较高[4]。避免了手术中对胆囊三角的解剖降低了肝胆管的损伤几率,还减少了血管的损害以及胃肠道的损伤,在这个前提下还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及胆囊功能。有效的减少了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胆道术后功能紊乱等。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也能看出该方法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诉,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患者恢复快,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铁治.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17-5718.

[2]袁志林,王博,杨新民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学,2013,19(11):1680-1682.

[3]陈理国,骆助林,石悦洪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396-398.

[4]魏承涛.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河北医学,2013,19(9):1326-1329.

上一篇:高场强核磁共振对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价值研... 下一篇: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