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6 02:15:52

《〈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摘 要]在执教九年的《〈论语〉十则》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文言字词,获得了对经典的正确理解,通过实践而收获经典的智慧。可从中吸取这些做得好的地方的经验,并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欠活跃、学生不大胆回答问题等现象,进行反思及改正。

[关键词]《论语》十则;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30-01

九年级的《〈论语〉十则》,讲了多方面的内容,有为人处世的,有理想追求的,有艺术修养的,有亲近自然的,等等。执教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沐浴儒家文化的智慧甘露,让我们喜形于色。

反思其中,笔者觉得做得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成功的地方

1.学生积累了文言字词

在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和讨论,并对照文下注释和使用字典来疏通文字。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在比较和思考中积累了文言知识。如“省”字是个多音字,通过查字典理解字义,才能真正掌握这个字的读音。还有“恕”和“怒”等字形体相似,意义不同,也需要查字典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思,同时又避免了写错别字的问题。

2.学生获得了对经典的正确理解

这一点,需要对这些精辟的真理进行深入的阐述才能让学生理解和把握。如讲到“吾日三省”,为什么要“三省”?为什么是这“三省”?我们有没有自己个人的“三省”?等等。这些都是对经典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阐述的思路。再如对“恕”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字面解释上,显然是片面的,显然是低估了孔圣人崇高和伟大的思想境界。当我们深入经典背后的含义后,让学生再次讨论得出,“恕”是建立在对对方真正的理解和需要的基础上的。基于此,我们总结出了对这句话的四种解释:己所欲,别人欲,施之;己所欲,别人不欲,勿施之;己所不欲,别人欲,施之;己所不欲,别人也不欲,勿施之。又如对“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笔者问:这里为何用反问句呢?为何对读书人作如此强调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常常会引起学生的深思,当我们把经典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研究后,发现经典是多么的活泼、灵动、深刻和丰富。

3.通过实践而收获经典的智慧

学完这几则论语后,学生兴味盎然,于是笔者趁机补充一些经典名句,尤其是要求学生运用这些经典名句,写成日记或作文,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之后从学生作业发现,有学生说,这些经典是老祖宗给后代子孙的深刻忠告和美好祝福,我们要深怀感恩之情并身体力行;也有学生说,从古代到今天,我们的社会和科技乃至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人性没有改变,这些经典历经数千年,仍然是我们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黄金法则,对经典我们要时刻牢记并恭敬接受和严格遵循。

二、问题反思

当然,在教学完本文后,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没有展现更丰富的教学内容

没有采用视频材料和图片材料,没能更生动形象地诠释文本内容,从而让部分学生不能够深刻领会经典的含义。这从他们的日记和作文中反映了出来。笔者认为通过联系实际讲解,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即可。一些学生也认为主要是为了方便考试,没必要学那么多、讲那么深,浪费时间。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被模式化的思维定式。

2.课堂上没有给出更多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思考结果

在讨论问题中,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思想火花没有得到相互的照耀和碰撞,造成学生的思想空间不那么广阔,相应的收获就大为减少了。而过后他们在作业中的灵光闪现也没有时间整理和给予展示。这无疑又失去一次给学生相互学习、鼓励进步的机会。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出现课堂欠活跃,学生不大胆回答问题的现象。特别是有的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于是就机械翻译和不认真听课。这当中也反映出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不富有吸引力,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也可能由于教师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所致。

因此,今后笔者的改进方向应该是:多学习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更生动丰富;多向专家大家学习授课形式,让课堂多彩而灵活,适应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特点的学生学习。当然,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艺术也要不断提高,努力探索适合个人的特色教学方法。但学生主体,以人为本,科学育人的艺术是一定要坚持的原则。

上一篇: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 下一篇: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