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模式论短长

时间:2022-09-26 01:30:13

经营模式论短长

做企业有很多方式,但不可搞一成不变的模式。资本像是水,企业就是鱼,水少了, 鱼养不活,如果是洪水,就会把鱼冲跑。

国内企业现在正处在资本整合、产业多元化阶段,业绩平平乃至亏损的不在少数。应该 说前几年态势不错,近几年又步入艰难。于是就有不少的企业经营者感到困惑:究竟哪种经 营办法更适合于自己的企业?

回头看,中国企业先后兴起两股“模式”热:一股是10年前由政府倡导的股份制改造热 潮,一股是近些年兴起的“美国模式”热潮。前者的效果几乎流于形式,比如当初的80家国 有独资公司搞成了翻牌子公司,还有一些机构是一个班子,挂两块牌子,政企、政资没有分 开。而其后之所以效仿美国模式,据说是因为美国的经济占了当今世界的上风,所以大家都 开始仿效,结果可能并不奏效。

实际上,经营模式只是企业一种赚钱的办法,美国模式、欧洲模式拿到中国来为什么不 适用?一是我们在生搬硬套,二是说明“南拳”不一定就能打倒“北腿”。这里包含诸多差 异性因素,比如地域文化、产业结构、资本运作、消费市场、企业制度以及信用程度和制约 结构等等,所以,一个聪明的办法是:拿来可以,但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因素加以创新,灵 活使用。国内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大型的民营企业创新出一些好路数,但总体看还处于摸索 与完善阶段。

中国的企业近两年十分青睐并购战略,以往是“大鱼吞小鱼”的方式,现在是“吞噬局 部”的办法,也就是控股或并购企业某一块优质资产。原先是并购后立即投入资金,后来发 现太被动,资金就如投入了一个无底洞,所以现在又开始采取技术或是实物资本注入的办法 。这样做带出来的问题是:你无论采取哪一种并购方式,多元化的扩张战略能给企业带来多 少竞争优势?是不是由此就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人就担心地提出:“如果盲目扩张,很 可能陷入多元化的陷阱”。

要在产业周期的变动中发现企业的价值。什么是产业周期变动?具体一点说就是企业的 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用商人的话说,就是“企业需要借助外力的发展”。李嘉诚是这方面的 行家。他往往不是某个行业的领跑者,但他最能抓住“产业周期变动”这个武器,凭借资本 的优势,成为赢家。这就是企业优势,也叫竞争力。

做企业有很多办法和方式。微软是以一业为主,把软件发挥到极致,拳法上是以刚克柔 。像巴菲特,纯粹是在资本市场运作,不控制企业,主要靠整合资本,获得利益,这一做法 可称为以柔克刚。在这方面还有一个索罗斯。李嘉诚则是以刚柔相济的办法,用产业来嫁接 资本市场。

所以,我们由此就能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一是从投资角度看,要彻底的多元化, 二是做企业经营,又要彻底的专业化。而这两条正是我们的企业十分欠缺的东西。我们的工 业制造企业在全国企业占有较高比例,专业化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惟一途径,也就是说今后 应该先把某一个专业,更确切地说是某一个产品――哪怕是一个零部件,向国际化标准看齐 。这就是竞争优势。

上一篇: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新举措 下一篇:虚拟主机市场:服务打造硬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