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多样、低碳的城市

时间:2022-09-26 01:14:05

紧凑、多样、低碳的城市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底,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刚刚步入城市型社会。

过去30年,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城镇化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以往发展中,由于发展模式粗放,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紧缺的形势日益严峻,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重要制约因素。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要以紧凑多样低碳为核心,改革和创新城市规划,充分调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活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城市实现向生态城市的发展转型。

强调紧凑,原因在于中国人多地少,宜居空间有限,建设用地稀缺。中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7.3%。同时,高速城镇化地区与优质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完全重合。必须坚持对自然和生态环境干扰最小的,综合体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目标的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强调多样,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的活力来自城市的多样性。城市多样性既体现在城市建筑、街区风格、地形地貌和可利用资源等明显的物质结构之上,也蕴藏在文化习俗、创业精神、包容能力、社会网络、法规制度、政府行为等非物质的社会形态之中。包容、尊重和激励城市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经济创新,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调低碳,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中国以7%耕地、7%淡水资源、4%石油、4%天然气储量,推动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不高,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生态城市,加速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

只有把紧凑、多样、低碳理念在城镇化进程中贯彻落实,改变城市发展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市发展转型。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中国城市践行生态城市的发展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既有城市生态化改造达21个,新建生态新城、新区达17个,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镇2个。

为实现城市转型的目标,城市规划建设应坚持六项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发展紧凑型城市。要科学把握城市的紧凑度。城市建成区的人口密度要控制在每平方公里1万人口以上;要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积极引导混合用地;新增城市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

第二,构筑多样性的交通体系和可步行城市。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家车出行,不仅节约土地,而且有利于交通通畅。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按照行人、自行车、地铁、公交和小汽车位序,把行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第三,推广低冲击式的城市开发模式,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要变对雨水的“一冲了之”为通过建筑和街区进行截留利用,增加可渗透地区;变对工业、生活用水“直线式”的使用排放污染为循环利用和零排放;变以末端治理为主为节约用地、源头减污为主。还要按照“合理规模、分散布局、深度处理、就地循环”的原则布局污水处理厂,以利于中水回用。

第四,将城市融入当地生态系统。要充分运用蓝线、绿线,管制性保护开敞的园林、绿地、湖泊、河流、海岸、湿地以及其他自然斑块。要以本地物种和多种形式的绿化增加绿量,并构建多物种的绿色生态系统。要保持和恢复原有的河流水系。

第五,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性,保存自身深厚的文化传统。要尊重城市的历史格局,尊重本地的历史文化和建筑特色,以新的城市功能激发历史街区的活力,实现历史空间与现代功能和谐共生。

第六,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所有的新建建筑都必须严格按照节能50%或65%的标准设计和建造,并同步贯彻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与室内环境友好的原则。还要注重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建设适合当地气候、有当地风格和当地文化元素的绿色建筑。

作者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本文根据作者在“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上的发言整理,有删节

上一篇:国企改革转入国资改革 下一篇:控烟规划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