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城市”是个大方略

时间:2022-08-31 12:56:55

“紧凑城市”是个大方略

要把建设紧凑城市当成百年大计来规划和执行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紧凑城市”理念,这既是给长期以来中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也为下一阶段城市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指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发展带动了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如今中国有7亿人生活在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但雾霾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文化缺失等城市病也开始集中显现,局部地区已呈严重之势,其中不少突出问题便是源于无序扩张的“摊大饼”发展模式。

此番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紧凑城市”,是一个高密度土地混合利用的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以追求空间功能的紧凑为手段,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最终带来城市经济积聚效益的有效发挥。

新型城镇化如何体现“紧凑”二字,成为未来值得观察的重要指标,用好加减法是在城市发展布局上的重要选择。此次会议明确,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需要厘清的是,其中提到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这绝非开发新城新区的信号,恰恰相反,这一“加法”是要把紧凑概念运用到城市群的大格局上,汇集资源,形成集约的多中心结构。正是因此,会议提出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厘清城市发展边界,边界以外的一律做“减法”。

统筹是提升城市紧凑度的重要方法论。紧凑城市既需要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上进行统筹,以实现城市不同服务部门的高效联通,也需要在空间、规模和产业上进行统筹,以构建高效集约的城市空间结构,还需要在生产、生活和生态上进行统筹,最终建设兼具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功能复合体城市空间,避免再出现“睡城”“鬼城”等违背城市发展规律的病态空间形态,由此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紧凑城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在过往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些地区只重视土地的城镇化,而非人的城镇化。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关键是以人的需求为本。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必然要求城市的功能应是多样的,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必然要求城市生产生活空间应是适度的。因此,以有限空间满足人的多样需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要把建设紧凑城市当成百年大计来规划和执行。城市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规划有失误,发展之路必定充满折腾浪费,难以持续。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发展重点与以往有所不同。中央此番提出“城市规划编制要接地气,可邀请被规划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邀请市民共同参与”的具体部署,同时要求城市发展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等要求,正是直指当前许多城市当局出现政策断层的弊端。

上一篇: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尝试 下一篇:让它具有“昌盛永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