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17 03:58:56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研究

摘要:紧凑型输电技术是我国近十几年来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新型输电技术,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紧凑型线路降低波阻抗,提高自然功率,压缩线路走廊,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紧凑型线路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紧凑型线路 性能比较

在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趋势下,对发输电产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提高传输容量、提高输送效率、对环境友好等。紧凑型输电线路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诞生并发展起来的。

1紧凑型输电技术的特点

在我国总结出紧凑型输电线路的定义是:通过对导线的优化排列,将三相导线布置于同一塔窗内,三相导线间无接地构件,达到提高自然输送功率,减少线路走廊宽度,提高单位走廊输电容量目的的架空线路。

2紧凑型线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最早对输电线路进行紧凑化研究的是美国,美国西北部地区电力管理局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建成投运单、双回路500kV紧凑型线路近1000 km。 而最早将完全意义上的紧凑型输电线路理论投入应用的是巴西,其第一条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在1980年开始研究,并于1986年投运,至今已建成投运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2000km以上。 在国内,各有关单位从80年代末期开始展开对紧凑型线路的研究,并将其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原能源部于1989年立项确定在我国开展220kV紧凑型高自然功率线路的研究工作,于1994年在华北建成国内第一条220kV安定~廊坊紧凑型输电线路,总长30km;于1999年建成500kV昌平~房山紧凑型输电线路,总长83km。2005年建成了南方电网第一条500kV罗平~百色紧凑型输电线路,长287km;2008年广东电网500kV施秉~贤令山紧凑型线路建成投运,2010年广东电网500kV上寨~嘉应Ⅰ、Ⅱ回紧凑型线路建成投运。到目前为止,我国投运的紧凑型线路运行状况良好,在提高传输容量、提高输送效率、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等方面基本实现预期的目标。

3与常规输电线路的技术性能比较

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相比常规输电线路,在技术性能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3.1:具有较小的波阻抗和较大的自然功率。

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紧凑型线路的导线间距大大缩小,导线布置紧凑化分裂数增加,使线路的波阻抗减少,输送容量增大。本文以广东电网已建成投运的500kV上寨~嘉应Ⅰ、Ⅱ回紧凑型线路为例,计算其相关的线路参数。

500kV上寨~嘉应Ⅰ、Ⅱ回紧凑型线路采用铝截面为6×300mm2的导线,导线型号为LGJ-300/40。三相导线布置在同一塔窗内,三相导线间无接地构件,采用倒等边三角对称布置。相间导线中心距离分别为6.7m,如图1所示:

比较可知,紧凑型线路的波阻抗大约只有常规型线路的76%,主要原因在于,紧凑型线路通过增加导线分裂数和调整相间距离,增大了导线的自几何均距,同时大大减小了导线的互几何均距,通过分裂导线一相等值电感和电容的计算公式,可知紧凑型线路的导线排列方式使得线路电感减小,线路电容增大。在输电额定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紧凑型线路的波阻抗大大减小,使线路输送的自然功率得到较大的提高,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3.2具有较好的电磁特性

可对紧凑型线路和常规型线路的的导线表面场强、无线电干扰限值、可听噪声限值和离地面1.5m处未畸变场强水平进行比较。

经分析计算,紧凑型线路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为15.68kV/cm,这个数值与常规型线路相当,并低于国家相关标准。

图6、图7和图8给出紧凑型线路和常规型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可听噪声限值和离地面1.5m处未畸变场强水平的计算结果。(图中实线为常规型线路数据结果,“+”标记的实线为紧凑型线路的数据结果)

从计算结果看,紧凑型线路的无线电干扰水平和可听噪声水平略高于常规型线路,但是均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在线行中心线左右30米的范围内,紧凑型线路的离地面1.5m处未畸变场强水平要低于常规型线路,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4kV/m。根据相关标准的说明,在500kV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建筑和民房时,以“房屋所在位置离地面1.5m处未畸变电场不得超过4kV/m”作为房屋拆迁的界限。由此看来,紧凑型线路的横担宽度小于常规型线路,建设输电线路所需拆迁的房屋面积也小于常规型线路。在经济发达地区建设输电线路时,紧凑型线路占用走廊宽度小的特点将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各相参数具有较好的对称性

紧凑型线路的三相导线一般采用倒立的等边三角形布置,且三相导线均布置在同一塔窗内,由此减小了线路A、B、C三相的不平衡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负序电流分量和零序电流分量,限制了电力系统中的不对称电压和不对称电流。因此紧凑型线路的换位长度大大增加。根据规程规范的要求,常规型线路在线路长度超过100km时应考虑换位。而紧凑型线路,以500kV上寨~嘉应紧凑型线路为例,线路长度为165km,并不需采用换位措施。从另一角度看,增大换位长度,相当于减少了换位这个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对提供送电线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是有益的。

3.4降低了工程本体投资

在输送容量相近的情况下,和常规型线路作比较。选取使用数量较多、较为典型的直线塔作为比较对象,常规直线塔全高52米,重约39t,而紧凑型塔全高53米,重约23t,较常规型铁塔减重约40%。同时由于铁塔高度减小,塔重减小,铁塔对基础的作用力也较小,使基础用量较少。虽然紧凑型线路采用V型绝缘子串和六分裂导线,导致线路金具数量较常规型线路增加了约一倍,但金具、架线等费用占工程本体造价的比例较低,而占本体造价比例较高的塔材、基础的费用因为采用紧凑型线路而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总体而言,紧凑型线路的本体造价还是低于常规型线路,在经济性上有较大的优势。

4紧凑型输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综合来看,与常规输电线路相比,紧凑型线路的导线间距大大缩小,导线布置紧凑化,使线路的波阻抗减少,输送容量增大;同时因各相导线参数有良好的对称性,三相不平衡度很小,电磁环境性能优于常规线路。紧凑型线路具有较小的走廊宽度,减小了拆迁范围。在开辟线路走廊日趋困难的今天,紧凑型线路具有较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线路走廊用地紧张,电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紧凑型线路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马志坚,傅春蘅.500kV紧凑型输电线路技术应用研究. 电网技术, 2005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浅析建筑脚手架和支撑架的技术与事故预防 下一篇:小议工程预结算审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