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就业的问题与分析

时间:2022-09-26 11:38:55

高职学生就业的问题与分析

摘 要:近年来,高职学校因毕业生就业、升学两不误,学生出路越走越宽广而备受关注。就目前现状而言,个人学历水平在客观上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教育程度的高低也确实成为就业的一个现实门槛,但是实践中我们却看到,部分高职生甚至曾经辍学的学生往往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后也会有一番作为。这一现象告诉我们,无论客观条件如何,主观意愿也可以成为决定未来成败与否的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就当前高职学生就业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职 就业质量 创业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26-01

目前,大学教育开始普及化,由于各大高校扩招的现象导致的大学毕业开始在社会上供大于求,很多毕业生毕业就面临了失业。虽然在教育机会上大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但是,就业的危机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而且就目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择业是学生毕业后的必经之路。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1)近几年相比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高职生的签约率是比较高的,由于用人单位需求量大,学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

学生们在择业时,考虑最多的是工资待遇、稳定性、发展空间等。高职毕业生的选择去向普遍是首选事业单位,然后是市属企业、银行、国企等。不过,这些理想的岗位毕竟较少。此外,由于职业院校有相当部分学生是去往服务类企业,目前,企业对学生的外在形象要求非常高,对男生也有同样的要求。希望女生苗条、美丽,气质优雅,男生也需要有良好的外在形象。但是,由于现在孩子的营养都很好,所以苗条的孩子并不太多,很多特体的学生更是需要学校额外想办法,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岗位。

在北京地区,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比较理想,仅在2008年和2009年间,因金融危机出现了岗位需求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随后好转。2010年就业岗位非常多,每个学生可以得到三个或更多的岗位推荐。在2010年北京有毕业生19万人,专科生4万多人,用人单位的需求量很大。学生的去向主要是服务类行业,如金融、会计、营销、酒店管理等。

(2)目前,政府对公办类的高职院校投入已经接近本科院校的拨款标准,职业类院校也花费大量财力和物力强化实训环节,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大。同时,目前困扰很多学生的问题是上了职校后继续发展的问题。很多成绩优秀的专科生关心能不能读本科或者考研。不过目前上级有关部门规定,可以推荐15%的学生专升本,但最后录取仅为5%左右,这使得很多学生担忧未来的发展问题,感觉继续学习的路不畅通。在“重学历、轻能力”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专科毕业生在单位的发展空间非常小,很多岗位不对专科学生开放。可是,很多专科生都渴望进一步学习,希望增加进修空间。

(3)现如今,社会中文凭崇拜问题依然很突出。高考的失利,让高职毫无疑问的成为失利者的又一重要抉择。学校教育提供给我们知识和价值观等内容,如果想改变个人未来的命运,个人的后天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不要在不成功的时候把原因都归过于自己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现在我国的教育机制是终身教育,进入社会之后,我们依然有很多接受进修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接受教育。

(4)高职生就业专业差距较大。在过去的2012年网络招聘市场前三季度行业之“最”,教育/培训具有刚性需求特点为最稳定,房产行业人才跳槽频繁最纠结,移动互联发展空间广阔最前沿,电子商务上演抢人大战最热闹。教育/培训是诸多投资人所认为具有刚性需求的市场,未来发展潜力还能进一步深挖。2012年,房地产领域人才流动将加快,具体表现为中高级人才跳槽频繁、低端人才转行。移动智能终端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揭开了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序幕,开启了一个新的技术产业周期。在移动通信领域,“终端为王”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而与之相关的手机终端人才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行业的网上职位数为2306个。

2 高职学生就业面临就业质量问题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在“两会”期间大放异彩,有委员建议“要像重视211高校一样重视职业教育”,国务院前温总理也说:“要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发展位置”。这些论调都表明,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增强。而其吸引力也随着就业率的持续攀升而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但是在就业市场上,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将会直接导致数量论的持续升温,而造成质量论的下降。

2.1 如同高校一样,在对待就业率问题上也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口径和不同的标准

教育部一度将专业设置的权限与就业率挂钩,当权力的限度逼近而摇身一变成为指标式指挥棒的时候,各种非浪漫主义或者造假便会随之而入。

2.2 高职面临的就是就业市场,如果不考虑质量,仅仅依靠就业率的话,无疑将会形成过度虚假的局面

而怂恿高职院校造假。可见,不宜将就业率作为衡量任何院校生存发展的唯一指标,更不能唯就业率论高校的发展。为什么质量如此重要呢?一者可以造就稳定的岗位,一者可以提供稳定的就业环境。质量论的提升需要顶层设计的推进,需要高职学院的推进,尤其是在顶层设计环节上,要将高职教育划分为教育的一个类型而非一个层次,需要造成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行”的发展趋势,需要像“去行政化”一样摆脱高职院校“唯就业率”论调。同时,各院校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加强职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培养对岗位的忠诚,增加企业文化课程培养。

3 提高高职教育就业的措施

高职院校增加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的具体措施有:一是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放在了“关乎社会和谐,维系千家万户”的战略高度,确保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五落实、五位一体”构筑就业工作良好保障机制,夯实就业工作基础。二是源头抓起,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面向市场调专业,校企融合建基地,人才培养求创新,订单培养促就业,举办各种技能大赛,努力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供不应求。三是加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走访百家企业、就业工作信息化、就业援助、就业宣传、就业评估和宣传总结等,“八项举措”构建立体型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提升就业工作水平。注重培养实操能力,无论是日常的实验实训课还是最后一年的顶岗实习都会保质保量地完成,所以学生到企业后上手很快,适应力强。

参考文献

[1] 黄学萍,董爱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中加强德育教育的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62-63.

[2] 张健.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3] 崔凌云.高职生为何好就业[N].中国教育报,2003.

[4] 许笔淘,记者,骆辉.江西高职生就业市场受青睐[N].南昌日报,2008.

上一篇:浅谈Clicker系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