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讲授“的”“地”“得”

时间:2022-09-26 11:20:03

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讲授“的”“地”“得”

摘 要: 本文从汉语的三个助词:“的”“地”“得”的理论背景出发,明确了三个助词的语法功能和实际使用情况,同时也将三个助词每两个之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说明,最后提出了根据学生汉语水平的不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的” “地” “得” 理论背景 实际运用

汉语中的三个助词“的”“地”“得”不仅给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增加了不少障碍,而且使得为数不少、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望而生畏。笔者就如何更有效地教会外国人正确使用“的”“地”“得”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理论背景

《新华字典》中关于这三个字的用法是这样描述的:“的”(1)用在词或词组后:①表明形容词性:美丽―风光、宏伟―建筑、光荣而艰巨―任务;②同“地”;③表示所指的人或物:卖菜―、吃―、穿―;④表示所属的关系的词:我―书。(2)用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跟“是”相应:他是刚从北京来―。“地”用在词或词组后表明副词性:胜利―完成任务。“得”:(1)在动词后表可能:①再接别的词:冲―出去、拿―起来;②不再接别的词:要―、要不―、说不―。(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跑―快、急―满脸通红。

平时在以汉语为母语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采取较为简易而实用的方法:名词前面用“的”,动词前面用“地”,形容词前面用“得”,这样在使用时,只要分清“de”后面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就行了。正常的使用结构是:修饰限制+的+名词;修饰限制+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如:美丽的花、我的衣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如:紧张地进行;“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如:痛苦得想哭。“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就会产生意思的变化。如:

听到这一切,她激动得哭了。

听到这一切,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等等。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而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则往往用“地”连接。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等等。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它们时,都用“地”。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放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等等。

但是有时候这三个助词之间的区别却不甚明了。

(一)“的”与“地”

定语后面写“的”,状语后面写“地”,一般不会用错。但在偏正词组中,修饰成分是双音节形容词,中心语是双音节动名词,也就是具有名词作用的动词就容易用错。“彻底de解决”就属于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其判定方法是,如果这个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用“的”;如果处于谓语的位置,则用“地”。下面以“彻底de解决”为例来说明:

①彻底的解决,还需要一些时间。

②矛盾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③这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已经彻底地解决了。

④我们必须彻底地解决这个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彻底de解决”,在①中处于主语位置,②中处于宾语位置,故用“的”;在③、④中都处于谓语位置,所以用“地”,③中的“彻底de解决”不带宾语,④带宾语。应当注意,有的时候这种偏正词组充当宾语的时候,“的”、“地”都能使用,但意思有细微差别。例如:⑤他喜欢剧烈的运动。⑥他喜欢剧烈地运动。体味一下这两个句子会发现,⑤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的运动项目,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种类;⑥是说喜欢很用力、动作猛烈地进行运动,表明的是喜欢的运动方式。

(二)“的”与“得”

有的时候,句子里可以用“的”,也可以用“得”,不过意思有区别。如:①快得谁也追不上。②快的谁也追不上。③做得非常好。④做的非常好。①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说明“快”的程度。②是名词性“的”字结构,整个句子是主谓结构。这里的“快的”是说话人所指的某个人或事物。例如,指跑步跑得快的人:“操场跑道上,慢的落在后面老远,快的跑得像一阵风,谁也追不上。”又如指跑得快的汽车:“赛车的时候,快的老跑在前面,慢的总是跟在后面。”③是述补结构,整个句子是对“做”这一行为的结果的说明,是对“做”的程度的判定。这种句子可以看作是“说明结果或程度”。④是主谓结构,“做的”是名词性“的”字结构,这里是指某一事物。如可以用来指学生的手工习作:“街上卖的功能单一;同学们自己做的非常好,质量不错,功能多样。”

(三)“得”与“地”。

①高兴得跳起来。

②高兴地跳起来。

这两个句子都能成立,但意思有所不同。①是说明当事人的心情,侧重在“高兴”。如:“刘敏听说自己考上了市重点大学,高兴得跳了起来。”说明“高兴”的程度。②是说明“怎么样跳起来”,侧重在“跳”。如:“王东辉刚到操场,几个同学就邀请他跳绳,王东辉跟同学们一起高兴地跳起来。”说明“跳起来”时的状态。

二、实际运用

对学习中文的外国人来说,上述的区别方法太复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采取如下实用简洁的办法。

(一)汉语助词“的”相当于隐藏在英语形容词或起形容词作用的名词

(结尾通常以’s的形式出现)等的尾部的那个字,这个字连接着这个形容词和名词。更多时候,当被修饰的名词是单个的字且不表示所属关系时,这个“的”字就不用翻译出来。如:a good book(“好(的)书”),a tall building(“高(的)楼”),a Children’s Palace(“少年(的)宫”),women’s clothes(“女(的)(服)装”),a Chinese book(“汉语(的)书”),English grammar(“英语(的)语法”)。而此类结构中形容词(或起形容词作用的名词)的字数多少并不影响该原则的成立。而如果表示所属关系,则无论修饰词是单个字还是一个词,均需要用“的”,如:“我的书”(my book)、“我的英语书”(my English books)、“学生的校服”(students’school uniform)、“经理的车”(the manager’s car)、“校长的办公室”(the principal’s office)、“中国人民的期盼”(the Chinese peoples’ expectations)。如果被修饰的是一个由至少两个字组成的词时,就需要用“的”,如“美丽的校园”、“友好的人民”、“干净的教室”、“正规的幼儿园”、“激动人心的2008”。

(二)汉语的“地”和“得”则同时存在于英文里的动词和副词之间

如work hard,既可以翻译成“很努力地工作”,也可以翻译成“工作得很努力”;speak fast,既是“说得快”又是“快速地说”,判断标准就是:如果动词在前,就用“得”,反之就用“地”。

汉语中的三个助词“的”“地”“得”的用法之复杂类似于英语中的冠词:a,an,the,其用法可以写成一本书。鉴于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为人类交际服务的,在大多数人的日常交际活动中只要不影响交际这一目标的实现,即不产生歧义或误解,就可以对汉语水平不同的外国学员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要适可而止,前提是保持学员的学习兴趣,不让这三个助词成为他们学习汉语路途中的拦路虎,以免中断他们的汉语学习。

参考文献:

[1]曲凤荣.助词“de”的特殊语法功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第23卷,(4).

[2]王维贤,卢曼云.现代汉语语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3]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房玉清.实用汉语语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5]罗安源.简明现代汉语语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语文教育工作要用“心” 下一篇:谈谈古代诗歌教学中的横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