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设策略

时间:2022-09-26 10:31:57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设策略

摘 要:没有精心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高年级是小学语文的综合提高阶段,根据《课标》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预设,选择能促进学生更便捷地掌握学习内容、提升语文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高年级阅读教学越来越高效。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 预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2-0038-02

作者简介:汪圣梅(1973―),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海安县城东镇韩洋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预设指的是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等对如何引导课堂教学进程所进行的问题准备。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具体指标应该是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能够准确领悟课文的表达方式,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学会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拓展阅读等,结合这些指标,在备课中进行精心的预设,才能使阅读教学精彩不断。那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预设策略呢?

一、深入研究《课标》要求,制定准确的阅读目标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理解了《课标》的要求,才能在各个不同的阅读阶段设定正确的阅读目标,才能准确把握预设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阅读预设之前,还需要深入地解读课文,对课文形成独到的见解。首先,教师要能够领会编者选编一篇课文的用意所在,即课文所渗透的新《课标》精神,课文所起的作用等。其次,教师要能够很好地驾驭课文,充分运用课文的实现载体,如字、词、读、写等。

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阅读教学为例。《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正渗透着这一精神,基于此,本文的阅读总目标应该是感受谈迁在残酷的逆境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的信念,让学生懂得在漫漫人生路上,信念是希望的支撑。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笔者结合课文的内容作了如下预设:1.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了谈迁身上;2.请指出相关的语句,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3.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谈迁所受的打击;4.书稿被偷,对谈迁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为什么呢?请读第一自然段,并说出你的感受……

这样的预设在阅读中分析了课文的深刻内涵,使学生逐步归纳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实现了阅读目标,提升了阅读的有效性。

二、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科学的阅读策略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心理状态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在阅读教学的预设中,教师只有对每一个学生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做出科学的预设,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兴趣、爱好等,与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学生交流,从中获取宝贵的预设资源,使教学预设切合学生的实际;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当下的知识状况,以便在教学中做到科学地把握分寸,抓住重点,攻克难点,知道哪些知识需要点拨,哪些知识需要做重点讲解等;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个体特征等方面的情况后,要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思考问题,对阅读教学作出科学的预设。

比如,在执教《师恩难忘》这篇课文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大部分学生对文中所说的教学方法是陌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学生学习是十分单一、枯燥、乏味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预设引导学生去理解田老师教学方法的巧妙与独到,感受文中所写的“师恩”;其次,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具有基本的概括能力,有些则需要点拨,有些则感到困难,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再做课文阅读教学的预设就能提高针对性了。基于此,笔者设计如下:1.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关于教师的名言的交流;2.交流预习中遇到的生字生词;3.概括第二件事,默读课文……这样的预设,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深刻地体悟全文,从中引发探究性的思考,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

三、结合课文进行双向预设,科学设计板块式结构

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预设时,可以结合课文的文体、内容、教学目标等,将预设进行科学的板块式的划分。第一个板块的内容,应该是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激趣,使学生对课文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第二个板块让学生来朗读课文,并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形式,来交流对课文的阅读感受,在这一板块的预设中,要指出阅读的要求、阅读所要实现的目标、阅读的步骤等,其教学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第三个板块的设计是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找到能够引燃学生求知欲的导火索;第四个板块的预设则是延伸阅读,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整合阅读资源,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开阔。这样的预设是双向的,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在实施的过程中,结合生成可以有所调整,使预设更加灵活。

比如,在执教《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笔者划分了这样的预设板块:第一板块是读出与爱相关的词语;第二个板块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又从生词、生字、语句等方面预设了不同的目标;第三个板块是整体感知课文的情感;第四个板块延伸阅读,升华爱。这样的板块式预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同时,也因为预设的多样性和较高的针对性,课堂教学变得游刃有余,生成也异彩纷呈。

四、预设关注学习方法指导,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课文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中,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的科学性,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问题探究,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课文的内涵,提升问题预设的有效性。

比如,在《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这篇课文阅读教学的预设中,笔者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这首诗,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吗?这样的问题设置对学生解读课文起到了有效的引领作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预设中,一定要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问题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设置如“你认为哪一句最能代表作者的情感,哪个词语最精妙,你的理由是什么”等问题,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使预设的问题真正提升教学实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预设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有章可循,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很多时候在实施预设的过程中会出现新的生成,教师如果能够灵活应变、恰当处理,课堂教学就会精彩不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黄欣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拓展”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03,(12).

[2]孙俊.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8).

[3]刘映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预设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5).

上一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攻略 下一篇:打造智慧课堂 激发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