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心理调节

时间:2022-09-26 10:16:19

体育课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心理调节

摘要: 在体育教学中,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其情绪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所以教师对学生进行情绪调节是非常有必要的,呼吸、暗示、表情、注意、按摩等调节方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本文详细介绍了五种情形调绪的方法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 体育课教学学生情绪状态调节方法

体育课教学内容丰富,项目较多,动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有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学生的技能水平、机能状况、机体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又不相同,加上场地器材的布置、保护与帮助的措施等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会引起学生课中各种情绪状态的发生和变化。如对其中的消极情绪不作及时的调节,不仅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欲望和兴趣,降低教学效果,而且会阻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应用心理手段和方法调节学生在身体练习时的情绪状态,创造最佳的心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绪状态调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体育课中学生情绪状态的调节,就是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的思想维持与周围环境间的动态平衡,在情绪上达到稳定状态。对学生情绪状态调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能获得或保持最适宜的状态。

情绪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神经中枢协同活动的结果。人的情绪发生,是整个有机体内部器官和效应器的活动,神经过程和生化过程共同参与,从而实现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上的整合。当产生某种情绪状态时,人体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运动系统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因此,为了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达到最佳激活水平和最适宜的兴奋度,控制情绪状态变化,克服过度紧张,排除消极情绪,并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健康,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状态是极其必要的。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变化能够影响机体的生理变化,积极的情绪可以使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从而促使心跳加速,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热能供应充分,这就能给机体以增力性影响,它有助于防止和克服异常心理变化,稳定身体练习情绪,促使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反之,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引起相反作用,给机体以减力性影响,并加剧心理异常变化,从而造成学习效能降低。

客观的体育教学固然是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状态的触发原因,但由刺激因素或生理因素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往往可以通过人的认识系统来控制和调节。而且情绪状态具有短暂性、情境性和外露性等特点,它和特定情境中的内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密切联系,在它出现之后将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并表现在学生的行动、表情、脸色、心率、语气中,从而决定学生在身体练习中情绪状态的可变性。因而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个体和群体的情绪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有效心理手段和方法进行调节是可能的,而且是积极、有效的。

二、调节情绪状态的方法

本文所述的调节手段和方法,有的来自文献记载,有的是从部分优秀体育教师的成功教学实践中收集的,还有的则是来自笔者设计,并经过初步验证是行之有效的。

(一)呼吸调节法

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是改善学生情绪波动的有效方法,它能促进神经系统迅速恢复平衡,保持血液流通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平稳,使得呼吸平静而有节奏,起到稳定学生身体练习情绪状态的作用。

1.具体方法

(1)逆势呼吸练习,也称腹式呼吸,舌轻舔上腭,鼻吸气,同时腹部收缩,胸部鼓起。呼气时腹部鼓起,胸部放松,反复进行。

(2)顺势呼吸练习,鼻子呼气时,舌轻舔上腭,腹部鼓起,呼满后稍有停顿,然后舌放下舔下腭,呼气时,腹部收缩,反复进行。

2.教学建议

(1)对过度紧张、焦虑的学生进行调节时,要求其呼吸缓慢,自然畅通,做到“深、长、细、匀”。

(2)对情绪低沉的学生进行调节时,要求其长吸气和强有力呼气,并配合手臂的上下振动来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3)练习次数,可根据身体练习间隙时间长短进行安排,直至学生自我感觉舒适、平稳即可。

(二)暗示调节法

即以不明显的方式(如语调、状态、脸部表情等)对个体施加心理影响的方法。它是调节学生身体练习情绪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来自外界的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的处理,运用代表体内外环境的一切事物或现象的词语对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想象和增力性的情绪,增强学生完成身体练习的信心,达到调节情绪状态的目的。

1.具体方法

(1)消除和缓减过度紧张、焦虑时,诱导学生反复念“我完全相信自己”“我完成这个动作特别有信心”“肯定成功”等词语。教师暗示为“你完全有把握完成这个动作”“我保护你会跳过去的”等词语。

(2)教师可采用诸如点头示意的恰当表情动作,也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设置标志线(点),运用“胆大带胆小”暗示教学法等。

(3)课中、下课前消除身体练习疲劳时则诱导学生默念“我的呼吸很均匀”“我全身很放松”“我感到舒服极了”等。

2.教学建议

(1)暗示套语(词语)可自编习惯用语。内容应用积极、肯定的语气,不用“不会……”“我没有……”等否定词语,以免引起学生的负性思维。

(2)默念套语时,以教师对集体暗示为宜。

(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调节目的的暗示套语应在平时编好、用熟。

(4)教师对学生宜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三)表情调节法

即有意识地诱导学生改变其脸部和体态表情,相应地改变情绪状态。因为情绪状态与人的表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情绪的产生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过程的变化,从而引起脸部、体态等表情变化。

1.具体方法

(1)情绪过度紧张、焦虑时诱导学生有意识地发生脸部肌肉,或用双手掌按着脸部,顺鼻两侧、眼眶、前额作洗脸状动作擦搓脸部。

(2)情绪低沉时,诱导学生回忆自己最高兴的某件事、某个时刻,以唤起其笑容。

2.教学建议

(1)擦搓的动作要均匀,以中速进行。次数视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2)当学生自己无法笑时,教师可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恰当的体态诱发学生会意地笑。

(四)注意调节法

即有意识地改变和调节显示身体练习中的注意指向,使学生将注意集中到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去。调节学生的注意状态,目的在于诱导学生从对身体练习结果的注意,转移到技术动作上去,以助于强化技术动作,体会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运动感觉。

1.具体方法

(1)诱导学生将其注意指向教师或同学的示范动作,注意观察动作的关键和重点细节。

(2)让学生回想自己以前某次成功的练习及当时完成动作的肌肉感觉和情绪的兴奋状态。

(3)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2.教学建议

(1)教师或学生的示范应一次成功且有较高的质量。

(2)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

(3)诱导学生回忆当中的完成情况,应是练习质量最高的某次动作。

(4)选择游戏时,应考虑到时间、课的结构和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等。

(五)按摩调节法

按摩具有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和肌肉的温度,放松肌肉,调节感觉神经,稳定情绪状态,克服过度紧张、焦虑,恢复活动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作用。

1.具体方法

(1)自然站立,屈肘举于异侧肩部或同侧腰、腿、颈部,采用轻而缓的揉、捏等松弛按摩手法。

(2)揉捏鼻梁,先用一手的食指按两眉之间,大拇指捏眼内角处,揉捏数次后,换用两拇指背面,沿鼻梁两侧上下反复用力各擦数次。

(3)揉头维,两手弯曲举于头上,两大拇指第一节放在头维穴位上做顺势或逆旋转各数次。

2.教学建议

(1)按摩时思想集中,手法柔和、细缓、均匀。

(2)肩带肌群自我按摩时左、右侧分别先后进行,以免双肩内收缩引起肌肉紧张。

(3)呼吸要自然、放松和缓慢。

三、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育课中学生情绪状态的调节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时,应视学生的体能基础、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意志品质、年龄特征与动机性质因素有针对性地、合理而灵活地择用。既可单独运用,又可混合交叉使用。要以平时经常性的课堂心理练习为基础,不要临时抱佛脚。

(二)鉴于体育课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任务重、教师少、学生多、场地器材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师可不采用了解每个学生产生某种情绪状态的原因和分别解决问题的办法,而采用整体调节法,即对全体学生集体诱导,进行良性刺激,使学生机体发生应答性变化,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再调整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李洪滋.运动与健康.

[2]李国平.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上一篇:课外体育活动:学生生活的调味剂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发挥心理教育功能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