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时间:2022-09-26 10:15:38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摘 要: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即初中一年级)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本文试从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排技巧与工艺水平等角度来评析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

关键词: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九年制义务教育七年级(即初中一年级)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它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我国思想政治教材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学习和借鉴了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华人地区初中公民教育、品德教育教材的有益成果,因此在编写的理念、教学内容的构建、教材的呈现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创新意识。

一、知识与科学性维度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新教材的设计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

教学知识思维化。新教材用设问、思考、讨论、争辩等方式呈现了各个知识点的思维过程,在过程中注重形成概念、观点、结论,鼓励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化。学习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就是学习。这是新教材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新教材的每个观点的介绍都借助于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文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

教材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认同自己的文化归属的资源和工具。教材须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展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材的知识体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育内容以初一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始于生活,源自生活,又实践于生活。教材摒弃了以往教材心理学、伦理学知识罗列式集成的编写方式,而是以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对有关知识的规定来构建知识体系。教材以“成长中的我”为中心,以“认识自我”“交往适应”“学习适应”为主线,把相应的知识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以“走进中学”“认识自我”“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四个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集体,正确对待学习等。

三、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

教材的呈现形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正确地判断学生未学习前已具有的知识和达到的认知水平,恰当地预期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所可能达到的水平,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教材删除了以往思想政治教材中大量的理论性的知识点,而代之以简单明了的阐述和展示。

新教材结合国外教材和我国实际,每课设计了三个板块:“生活在线”“探究平台”“拓展天地”。“探究平台”板块是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内容的阐述,这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教师施教的载体,其用词遣句一改以往政治教材命令式的知识点,而是以谆谆教导的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如“我是中学生了”“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等,学生仅靠无注意记忆就能把知识掌握得很牢靠,并能积极用于实际。

“拓展天地”这一板块设计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感知、体验、领略教学内容,认识和掌握课题的知识重点,判明是非对错。如“我是中学生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人格不可辱”这三课的“拓展天地”设计就广泛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活动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十分高涨,知识学习的效果十分好。

“拓展天地”这一板块是对“探究平台”活动的深化,使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知识再运用,并在发展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通过内化形成自己的观念,建立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拓展天地”这一板块还提供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所学课题的认识和理解,是对所学课题的深化、细化、强化和拓展。

四、编排技巧与工艺水平维度

教材内容丰富多彩,编写合理,充分考虑了中学的认知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的编写水平较高,文字通畅、生动,可读性强,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教材各章节的标题醒目、中肯,各章节的关系清楚、协调。教材内容包括了必要的成分,如正文、插图、注解、练习、活动安排、辅助材料,等等,各种成分的作用明确,相互间的配合协调。教材的外观和版面美观,有吸引力,方便学生的使用。教材的印刷清楚,无错漏情况。

《思想品德》教材是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的实现。对于教材,我们必须带着十分“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实验――修正”的过程中使教材设计与课程标准更趋一致。

参考文献:

[1]张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苏人版《思想品德》七年级新旧教材对比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02):102-109.

[2]李晓璐,刘青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J].理论界,2006,(01):134-139.

[3]王宗敏.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4]刘国胜等.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上一篇:高杰及其对南明弘光朝局势的影响 下一篇:德国海事业:“吕贝克之鹰”的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