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课程的培养目标

时间:2022-09-26 06:23:57

中学政治课程的培养目标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因此,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初中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学政治课程;中学生身心发展;价值观;能力;过程;方法;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1

中学政治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它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基于政治科对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及新课程改革对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政治课程教学应实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一、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指引着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学政治课程教学应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学生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二、 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健康人格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历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观、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是人能够准确把握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位置以及获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基础。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着明显的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识,学会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知识。

通过中学政治教育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正确的向度意识、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形成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三、 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界发展进化的结果,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街道上普通的树木起着清洁污染、净化空气的作用,夏天它们繁茂的枝叶为人们遮阳,使城市降温,它们还帮助社区抵御风雨的侵蚀。另外,春天它们赐予我们绿色和鲜花,引来婉转的鸟鸣,更添了无法估量的审美价值。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重大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专题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后得到了全球范围的共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公众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中学政治课程要让青少年学生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并且知道如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中华民族就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我家的发展就会后继乏力。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以科技和人才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创新的品质包括人在世界观、情感态度、心理特征、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的独立精神、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意识、冒险精神等等因素。学生创造力和全面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科学素质是基础,而创造力是核心,实际上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实践能力,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当今的中学政治教育要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其创造性潜力的发挥。认真、严肃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发散性思维,杜绝以偏概全,泯灭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新潜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和探索的愿望。如何负责任地获得信息、选择信息、加工信息,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能力和手段。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信息,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分清社会现象的性质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五、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塑造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依法治国,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理所当然加强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遵纪守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青少年只有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准备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贡献给祖国和人民,自己的生命变得生动、精彩,自己的人生才有真正的价值。 我国新一代青少年,大多数有爱国心、上进心,富有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对社会有广泛的兴趣。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利趋向,由于社会环和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因素的冲击,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同情,缺乏对集体的关心,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有竞争,因为竞争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但是,社会发展更要有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重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允许人们通过合法手段,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更重视社会法律规范的遵守。 中学政治课程目标应该着眼于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法治观念,营造遵纪守法的氛围,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帮助青少年树立自立、竞争、效率、公平、民主法制和开拓创新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文化观念。需要培养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应该让他们逐渐理解在法制社会遵守公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做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权利、富有正义感的合格公民。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让他们能够自觉学法、守法和用法。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和正义感,使他们在分享社会合作的利益时能够自觉地分担社会责任。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法律以及司法和行政机关,有给予他们特殊保护的义务,在他们的权利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这与中学政治课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学政治课程要求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参考文献:[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至少非.新科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3]黄军山.变革创新--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教育革新.2007,(02).[4]陆玉雄,岑忠明.关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多元目标及其实现"的探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5]刘智文.新课程中学政治教学之我见.各界・科技与教育.2009,(02).

上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下一篇:高职高专学生英语阅读的标记效应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