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的语文中考阅读命题的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6-19 02:31:52

对新课标下的语文中考阅读命题的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反思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考中所占分数比例较大,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目前语文界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结合近几年新课标下的语文中考阅读命题趋向,谈谈对中考阅读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考阅读命题;阅读教学;研究与反思【中图分类号】G633.33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贵州省各地的中考阅读也从立意、内容、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些转变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侧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真正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这一变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改的力度。下面我们就根据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来研究一下中考阅读命题的趋势。一、 对新课标下的语文中考阅读命题的研究1、 命题立意体现人文关怀目前,人文性这一概念越来越被教育界所接纳,新课标也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贵州中考阅读题,在选材、内容、形式、立意上也都闪耀着人文性的光辉。例如,2011年贵阳铜仁的记叙文阅读《别踩疼了雪》在内容上体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疼爱与怀念。再如,2012年贵州省贵阳市的说明文阅读《贵州生物》文章阐述了贵州生物品种和数量繁多,正符合人们关注的热爱家乡保护生物资源的主题。近几年的阅读话题基本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这种话题更有效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产生深刻的思考,这些话题也对教师教学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2、 阅读命题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阅读的内容往往是与生活、社会、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语文学科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例如,2012年贵州安顺的议论文《成长是件怎样的事》有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结尾说"成长真是一件令人感到幸福的事",请列举一件你生活中既带有成长的标志又能给你幸福感觉的事?还有,2012年贵州六盘水的说明文《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这个说明文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现在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这两个阅读题材不同,内容不同,但都从不同方面考察了学生的实践能力。3、 开放性试题增多就近几年的考题来看,大部分考题都侧重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2010年贵州安顺的中考试卷第23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结尾是"蛇足",你同意这个看法吗?请说理由?2011年贵州省铜仁地区的第22题,选文第⑽段是妈妈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也有一位母亲给孩子留下了短信。这位母亲双膝跪地、双手撑地,用脊梁为她三四个月的孩子挡住了垮塌的房屋。在离世前她用手机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读了这两位母亲的信,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回答。(50字左右)像这样的问题,不设统一答案,只要学生的回答根据内容言之成理即可,这一问题的出现,既考察了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也较好的考察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师平时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二、 对当前阅读教学的反思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努力探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1、通过多读,让学生读出语感,领会主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贵在自悟自得。我国战国时的谋略家苏秦,通过日夜埋首读书,最后游说天下,得到了各国君主的重用;明初的宋濂,也是凭着勤学苦读,才成为明初诗文三家之一;鲁迅连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读书上,所以,才有了《呐喊》《彷徨》的问世。他们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己"读"出来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授课时不要认为让学生读是耽误时间,也不要认为学生读的不如自己,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通过学生的多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悟到的课文的"理"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深刻的思考感受。2、通过合作讨论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让学生熟读内容,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感知,然后,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大胆想象,各抒己见,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帮助下,有效的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参加讨论,才可以从讨论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和灵感,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多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和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3、认真审清题干要求,避免因审题失误丢分学生在审题时要正确的理解题干要求,要逐字逐句推敲题意,切不可匆匆一看,便去作答。在审题上,我的学生曾犯过这样的错误,例如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有个学生在读记叙文阅读的最后一个题时,要求明明是这样的: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这位学生在读时过于自信,没有逐字推敲,导致漏掉了结合自己的经历,答案只通过排比句道出了对母爱的理解,结果只得了一半的分。还有,有的学生把文章的表现手法读成了修辞手法、把选择不符合文意的一项读成选择符合文意的一项等等。所以说,在做阅读题时,教师一定要强调学生认真读题,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在答题,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考试时问东答西,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避免因审题失误丢分。此外,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在平时授课时还要让学生规范答题语言,准确严谨表述答案,特别是对一些开放性试题,用词一定要得当,语言一定要准确、通顺、委婉。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教师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努力寻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准确答题的能力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M]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2]邱道学,让语文课响亮起来中学语文教学[J]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社,2005年2月[3]荆立辉,对新课标下的苏州市语文中考阅读命题的研究及对阅读教学的反思《苏州大学》2010年

上一篇:反思小结,课堂教学的推进器 下一篇:大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