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26 06:17:32

住院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住院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FACT-B(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4.0版)生命质量量表,调查224例住院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生命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质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和癌症是否复发或转移对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癌症是否复发或转移、不同婚姻质量和乳腺癌家族史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显著因素。结论 应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出发,开展乳腺癌早诊早治,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537-02

国去年的妇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显示[1],全球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约115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12.6万例;我国每年约3.7万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已成为妇女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要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促进妇女“两癌”的早防早治是关键。实施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延续了患者的期望寿命,但是生命质量有待提高。传统治疗效果主要以生存率等客观指标加以评价,仅关注生命的保存与局部躯体功能的改善,未能表达健康的全部内涵和体现人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所以对疾病的研究以及医疗干预手段的疗效进行评估时,不仅需要用生物学指标来评估器官功能,同时也应该用心理、社会学等指标来全面地评价整个病人[2]。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作为一种新的医学综合评价技术,日益引起医学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住院乳腺癌生命质量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用生命质量等综合指标研究乳腺癌防治效果,为有关部门制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4月至6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调查住院的乳腺癌患者224例,入选标准:经临床和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并能配合调查;认知正常,能正确理解问题并能如实回答。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躯体疾病者;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的患者;乳腺癌治疗后再次手术者[3]。

1.2 调查方法 ①一般情况调查表: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②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4.0版)[4]:由美国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Luke 医学中心研制。中文版由万崇华[4]等人翻译,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研究。该量表总分144分,由一个测量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共性部分的一般量表和一个乳腺癌特异子量表构成,共分为5个维度,36个条目,即生理状况(GP)、社会/家庭状况(GS)、情感状况(GE)、功能状况(GF)和附加关注情况(B)。评分方法:分为五级评分(从0-4级)正向条目直接记0-4分,逆向条目则反向记分。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百分率描述;生命质量采用(χ±s)描述;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乳腺癌患者224人,全部为女性,发放问卷236份,回收问卷236份,其中有效问卷224份,有效应答率95%。年龄最小27岁,最大为69岁,平均年龄为47.54岁。婚姻状况:已婚212人,占94.6%;离异/分居3人,占1.3%;丧偶9人,占4.0%;工作状况:在职168人,占75.0%;无业29人,占12.9%;离退休27人,占12.1%;经济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占25.9%;1000-2000元占43.8%;2000-3000元占26.3%;3000-5000元占4.0%。

2.2 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

2.2.1 生命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 224例住院乳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85.19±13.86)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生理状况得分(21.33±4.71)分;社会家庭状况得分(13.36±5.69)分;情感状况得分(17.30±3.47)分;功能状况得分(7.75±5.10)分;附加关注得分(25.36±4.14)分。

2.2.2 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组在GF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3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P

3 讨论

随着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乳腺癌治疗方法的改进,患者的生存时间有所延长,而影响乳腺癌生存质量的因素较多,因此研究影响乳腺癌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如何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当前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质量、乳腺癌家族史、临床分期和癌症是否复发或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或领域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原因为:①乳腺癌有其部位特殊性,而年轻的患者更加追求女性美,相对于年长患者各方面的担心更多,而影响其生活质量。②文化程度越高,生活质量得分也越高。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自己疾病更深入的了解,对生命质量要求也越高。且研究表明[5],文化程度较高者健康意识较强,能将疾病发现在早期阶段,预后较好,因此生存质量相对较好。③经济收入和医疗保障方式共同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能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患者生活质量较好,与相关报道一致[6]。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要考虑自己病情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开支,产生焦虑及抑郁心理,不能实现对家庭和社会的功能而导致其生活质量偏低;④临床分期越晚,患者的生命质量越差。病理分期越晚,患者的症状越重,其化疗带来的副反应使得机体活动能力和功能下降,限制了患者的社会交往,加之对手术预后的担忧,患者所承受的身心应激太重,导致生活质量越差。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症是否复发或转移、不同婚姻质量和乳腺癌家族史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显著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患者生命质量低于无乳腺癌家族史,与家族病史的遗传性有关,研究显示[7]乳腺癌的高危群体包括一级亲属患有乳腺癌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是普通人群的4倍以上。出现了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对其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明显影响,易造成焦虑、抑郁等精神负担[8]。同时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的并发症,随着住院周期越长,预后越差,所以患者各功能状态就越差,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且出现肿瘤转移,势必造成转移部位的疼痛,Keefe[9]研究指出:癌性疼痛能使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患者自身对婚姻质量评价越高,生存质量越好。好的婚姻质量增加了家庭的和谐关系,得到来自配偶和家人的更多支持,与患者自信心和主观幸福感较强有关。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可以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①从乳腺癌的易感因素入手进行健康教育,强化妇女对乳腺癌预防知识的科学认识;做好早期预防,加强管理,督促其进行乳腺筛查,使其认识到预防乳腺癌,早期发现更为关键;②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为患者咨询和查找有关乳腺癌治疗和康复的各种知识;提高婚姻质量水平与家庭适应性,增强家庭和谐与应对疾病的能力,持久而完整的家庭情感和照顾支持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改善其身体功能和情绪,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质量[10]。③社会政府的支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与医疗制度改革,提供社会服务,减轻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

致谢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让蔚清教授给予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本论文在让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得以顺利完成,对此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课题调研中,得到了湖南省肿瘤医院科教科吴胜其主任、肿瘤防治办公室廖先珍和许可葵主任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袁秀琴教授给予的数据分析方法的指导与帮助!

衷心感谢我的同窗学友罗晶、刘佳、宋凤梅,师姐姚捃,师妹吕玉桦和姜晶等人给予的指导与帮助!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介绍妇女儿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In.

[2] 王艳红.桃红四物汤对行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D].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

[3] 郭雪蓉.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山西医科大学,2011.

[4] 万崇华,张冬梅,汤学良 et al.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05):298-300.

[5] 贾树华,姜潮,赵耀 et al.教育程度与婚姻对乳腺癌妇女精神障碍影响的多元Logistic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04):286-290+294.

[6] Schwartz AH.Validity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struments[J].Pharmacotherapy,2002,22(11):1433-1441.

[7] 王天峰,林本耀.北京:解读乳腺癌[M].2006.

[8] Manning-Walsh J.Spiritual struggle: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J Holist Nurs,2005,23(2):120-140;discussion 141-124.

[9] Keefe FJ,Abernethy AP,L CC.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and treating disease-related pain[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5,56:601-630.

[10] 胡德英,吴荷玉,董英莉 et al.家庭治疗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7(09):9-11.

上一篇: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临床分析 下一篇:不同方法防治头颈肿瘤放射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