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26 12:44:36

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 要] 文章基于2001年2月~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ECM)试图回答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得到结果如下:虽然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并不能使物价水平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关键词] CPI M2 Granger因果检验 EG两步法协整检验 EC M误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2008年上半年,全球出现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针对我国的通胀状况,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抑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下半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开始下滑,全球经济出现了衰退的局面。各国政府开始实行兜底式的救市政策,大刀阔斧地向市场投入巨额资金,企图力拦狂澜。但这究竟能否成为下一轮通货膨胀的源头呢?菲利普斯曲线证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稳定是不可能兼得的,这就需要有一个权衡点,而不要盲目的追求一方面。

本文运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货币政策和物价水平的关系,从而预测此轮全球性的救市浪潮能否助长下一轮通货膨胀的产生,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实证研究

1.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选择

为了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调整是否有效,本文构建了以下模型:

CPI=C1+C2*M2+e (1)

式(1)中用消费者最关心的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位:百分比)来反映整体物价水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网站是:www.stats.省略/ 。M2为广义货币供应量(单位:万亿元),数据来源于www.pbc.省略/。C1、C2分别为待估参数,e为其他随机因素。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样本大小对于分析的影响,本文取2001年2月~2008年6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

2.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影响的初步判断

本文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初步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在进行格兰杰检验时,由于检验结果对于滞后期的选择具有敏感性,滞后期长度我们选取1~5阶,得到结果如表1:

结果显示只有滞后期选择1时才能以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M2 does not Granger Cause CPI”,其他滞后阶数均未拒绝,表明M2的滞后项可以作为CPI的解释变量。

3.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回归,往往会出现“伪回归”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选用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结果显示CPI、M2的ADF检验值的绝对值均小于临界值,所以为非平稳序列,而经过一阶差分后,CPI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为平稳序列;M2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也可以看做是平稳序列,即CPI~I(1),M2~I(1)。

4.变量的协整检验

因为 CPI~I(1),M2~I(1),即可进行变量的协整检验。协整检验是用来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运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

(1)用CPI对M2做静态回归得到回归方程:CPI=96.80172+0.209993*M2(2)

T=(175.3, 10.49555),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各系数均显著。

(2)对静态回归方程提取残差,并对其做ADF单位根检验,得到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结果显示残差的ADF检验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为平稳序列,因此模型设计合理,得到CPI 与M2的协整方程:CPI=96.80172+0.209993*M2。

5.结论及启示

(1)通过协整方程,我们可以得到:我国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M2前的系数0.209993表明当货币供应量增加1万亿元时,CPI上升0.209993个百分比,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物价水平在长期内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强烈。

(2)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可以看出: 的系数并不显著,说明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物价水平的调整并没有影响。

(3)上述结论说明了:由于货币政策滞后性的影响,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在短期内很难显现出来,但是,在长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促进物价水平的提高。以此来推断,此轮全球性扩张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物价水平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在长期内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如果毫无节制的采取扩张性是货币政策甚至又会引发新的通货膨胀。

(4)正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所证明的,在经济衰退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较货币政策更有效。因此,建议下一步宏观调控不能采用“单一货币规则”,不能过度地依赖货币政策,而应更多的运用非货币调控手段,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鉴于全球经济的下滑,进出口受到不利的影响,政府应将重点放在国内消费市场的开拓和实体经济的投资上,通过乘数的作用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复苏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 :如何取得经济增长与抑制通胀之间的平衡[J]. 宏观经济研究,2008(5)

[2]陈东琪:在“防胀”和“防滑”之间建立新平衡[J].经济学动态,2008,(5)

[3]钟 伟 王天龙:内外部局势面临不确定性 宏观调控应继续灵活从紧[J].经济学动态,2008.(5)

[4]吕 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7,(8)

[5]赵晓菊 柳永明:金融计量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我国网络银行品牌的现状及应对策略探讨 下一篇:基于局部汇率交易系统(LETS)的虚拟货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