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

时间:2022-09-26 12:33:0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理解

摘 要:从2014年到2015年对于“新常态”经常提及,特别在APEC开幕上对新常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新常态”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新常态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各项工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怎么样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终来实现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战略发展;逻辑演绎;措施

1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

在2015年4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提出了“认识经济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认识,特别指出了要对我们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上的新常态观念上要认识到位、工作方法上要得力。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和统一认识才能把握住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和大趋势,更好适应经济新常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近年来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中高速发展的时期,这是一个新常态。但是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国经济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在劳动力成本、资源产品价格上升、国内可用土地减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将来对外贸易必将进入一个增加的困难期,出口将对经济增加的贡献率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导致中国经济呈现“适度增长和中度通胀”的现象,以至于每年GDP增长率在7%左右徘徊。

经济结构也将发生新的变化,这个变化将更加依靠消费和服务业来拉动。产业升级和驱动转型步伐将不断的加快,资源环境的压力将进一步的降低,增长的持续性不断加强,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劳动力就业方面,经济的增长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产业调整和人力资源结构将基本适应。财政、金融、产业等领域的风险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逐步的化解。企业整体上可以保持有盈利,政府财政和居民收入将保持增长的势头,中等收入群体将不断的扩大。

2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对于新常态的理解往往要基于“旧常态”,所谓旧常态就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中国经济状态,可以概括为四大主要特征,分别是高增长、低通胀;经济优势来源于廉价劳动力、资源环境掠夺式的开发;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建设扩张和房地产投资拉动。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高杠杆率和低消费率。在2015年4月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到新常态的时候对新常态在消费、投资、出口和国际收支、市场竞争、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概括说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征:(1)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加高级、分工更加复杂合理的阶段转换。(2)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加过渡。(3)经济发展方式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4)经济结构正在从增量扩能向调整存量的方向发展。(5)经济发展的动力正在从传统的经济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换。

3 中国经济新旧常态的转化逻辑

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处,由于我国经济比较薄弱,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物资比较匮乏,百姓吃穿住行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运用各种经济手段促进经济的增长,发展成为了检验工作的衡量指标。但是随着3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和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有跃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增长每一个百分点,在就业和民生方面的规模效应也是非常大,但是对于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方面也是成倍增加。与此同时传统产业由于相对饱和,世界总需求量不断下降,对外贸易低成本比较优势不断减少,传统产业相对过剩。生产要素的规模驱动力明显不足,人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人口红利不断消失,资源承载能力已经或超出上限,各种风险隐患发生的概率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再也经不住或者是受不了高速的增长,需要一个调整期。国际上经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持续调整导致了中国必然要经历一个经济的调整期,导致中国经济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阶段。

4 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战略选择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预见性和科学性。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的阶段,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缓建这一阶段的风险和矛盾呢?让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稳定运行,不仅是经济界而且是中国经济每一位参与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1)主动适应新常态创造新优势

新常态意味着过去很长时间内,我们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进行投入,但是现在这个优势不复存在,如果再依靠大规模的投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以及外贸需要来拉动的话将会产生产能严重过剩的社会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动力。逐步增强传统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迈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新格局。积极寻找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这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国家中长期的重要战略部署。

(2)主动适应新常态下调结构和稳增长的平衡

稳增长和调结构是同一矛盾中的不同方面,如果我国能处理好这一矛盾将有利于实现我国在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这一矛盾的解决也是异常的关注,并且提出了要把稳增长和调结构看的同等重要,要找好着两个方面的平衡点。接下来我国要实现经济在宏观上要放稳发展,在微观方面经济政策要灵活多变,通过实施有连续性的经济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在新常态下如果我们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就会导致我们国家经济稳定发现这一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对于稳增长和调整结构都要有所考虑。我们只有在微观经济基础上不断改善结构,经济增长的目标才能有所实现。在结构不断优化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合理和适当的范围内进行经济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我们极大的智慧也需要超高的调控手段。

(3)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空间与格局

现阶段在我国经济格局中出现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已经困扰我们很久。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有合适的政策于时机。针对上述问题在年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要不断优化城乡和区域发展格局,我们提出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这三大发展战略,对待三大战略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实施。我们相信这三大战略的实施这必将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均衡的发展,有利于缩小东部和西部的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几大战略又可以相互的互动,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支撑,创新国际开放和开发新品台。

“一带一路”,不仅是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措施,而起让整个西部有着巨大的政策优势,更加具有国际意义。在这个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国将以资源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输出产业,在沿线国家发展和布局能源、资源、市场在外的三外产业,进一步的带动沿线产品和沿线商贸区的建立,让我国和沿线国家的合作更加积极和密切。

(4)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的改革

新常态下发展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这些难题最终是要通过不同的改革去破解的。早在2014年我国就对行政、金融、财税等方面不断进行革新,效果突出,不仅推动了经济转型发展,而且有利于稳定我国经济增长。在年初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对现在突出问题找出路,这个解决办法就是利用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符合长远利益的政策。以政府的自身革命来带动重要领域的改革,这是中央对于改革说的最为重要的话语,体现了中央对于促进改革的决心,将在今后强有力的推动。

参考文献:

[1]汤薇.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教育教学论坛,2015(8):99-100.

上一篇: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对策 下一篇: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