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改革之我见

时间:2022-09-25 09:19:05

公证改革之我见

中图分类号: D9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9-012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的实施已近七个年头了,关于公证制度改革,业内外人士在报刊、杂志上也已发表了不少颇有建树的文章,这对于公证制度的改革,无疑将起到推动作用。笔者从事公证工作二十多年,出于关心公证事业发展的心情也来谈一下公证的改革,以求得对公证改革的共识,从而使公证改革达到有利于公证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综合治理,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为了使公证改革能沿着正确的方面发展,笔者就公证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公证改革必须确认公证处的性质,这是公证改革的根本

公证处究竟是属于什么样的机构,是属于国家行政机关,还是属于企事业单位,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所有关心公证事业的人所关心的问题。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公证法》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将公证处定义为一个“证明机构”――一个独立行使公证职能的证明机构。虽然其独立性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但公证处是何种性质,何种体制的机构却未明确界定,以至于我国的公证处既有行政体制,又有事业(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类)还有合作、合伙制的。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了社会公众对公证处的认知混乱,也使《公证法》定义的公证机构的独立性、证明效力大打折扣。

据此,笔者认为,公证处,既不应属于国家行政机关,也不应属于企事业单位,而应属于国家的司法证明机关(也称司法机关)。因为国家赋予公证处以公证的职能,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公证权,任何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或个人都没有这种权利。公证文书受国家法律监督和保护。公证活动是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的法定程序,对公证客体的合法性、真实性予以确认,而对那些不真实、不合法、不公平的应依法加以纠正或依法予以拒证,从而达到制止违法、揭露犯罪、预防纠纷的目的,这就是公证根本属性的内涵,是公证性质的体现。有人认为:“公证处应属于司法行政机关”,这是混淆了司法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不错,公证处在行政上属司法行政机关领导,但公证业务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法律科学、绝非司法行政机关所包含或代替。至于有人认为公证处应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均过于笼统,对说明公证性质毫无意义,笔者认为公证处只能属于我国司法机关:即和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相并列的司法证明机关,这才是公证机关应有的地位。因此公证制度的改革,无论怎样改革,公证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证明的职权不能变,公证文书的权威性不能变,公证程序的严肃性不能变,如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怎样改革,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不能变一样。

二是公证改革必须在立法上是明确规定必须公证的事项

笔者认为国家应该从立法上规定必须公证的事项,这是公证改革的前提。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必须公证的事项,这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为普遍。拿法国来讲,立法上规定必须公证的事务占总量的40%,而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却至今还没有引起重视。我国虽然在《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等实体法上有一些规定,但这些规定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至于相继出台的《公司法》、《房地产法》等重要法规,则根本不涉及公证。因此笔者认为,公证的改革首先应着眼于立法上的改革,这才是公证改革实质性的改革,这才是公证改革的前提,这才是公证事业兴旺发达的依托。如果不是从这方面着手改革,公证的其他改革,都是空有其名。

三是公证改革必须在程序上明确规定和司法审判机关、行政职能机关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条款

笔者认为要想使公证法律文书真正起到法律上的效力,就必须在程序法上给予保障。就公证实践而言,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地处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为什么经常出现司法审判机关对公证文书随意不采证、不执行的情况,行政官员对公证文书不重视的情况,行政机关对公证合同擅自变更或解除的情况,使严肃的公证法律文书还抵不上一般的行政证明,甚至有的行政官员的一句话也能否定公证书。因此公证处经常发生这样的叹息:人民法院对依法出具的公证文书不采证怎么办?行政机关擅自变更或解除已公证的合同怎么办?行政干预公证怎么办?证出多门与公证机关争揽证源怎么办等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法律上制约和程序法的保障,公证工作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效力,公证就成为一纸空文。

综上所述,公证制度的改革,绝不是靠行政手段一夜之间,由行政机关变为事业单位就谓之改革,如果把公证改革看成是轻而易举的事,那是十分片面的而且是幼稚的,唯心的,这只能把公证改革引入困境。所以公证体制改革,不是孤立的、单纯的改革,而是一种以公证体制为重点的综合配套改革。只有这样的改革,才是真正的着眼于公证事业发展的改革,才是公证改革希望之路。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中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