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时间:2022-09-25 06:41:32

小学美术教学应具有开放性

其他学科的老师经常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容易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自然会有兴趣,上课既轻松又愉快。”我想,如果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都像他们评价的那样,那么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就不一般了。要想上好美术课,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境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深入思考、仔细推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转变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形式,还要充分挖掘美术教学的人文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上好美术课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美术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个性的张扬易激发艺术的灵感,能扩展想象和感悟的空间,使美的内涵更丰富,美的形式更多样。若要培养学生富有灵性的美术素养,就必须进行开放性的教学。那么,怎样的美术教学才具有开放性呢?

思考一:充分做好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历史、新闻、典故、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艺术创作的情感体验和历程等。特别要在课前营造恰当的艺术氛围,使师生处于美术体验与创作的“愤悱”状态,犹如在一个黑暗的空间里点起一盏迷茫的灯,让美好的形象欲显而逝,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教学《候鸟的乐园》一课,事先收集大量候鸟栖息地的图片,课中在学生欣赏图片时播放典雅、温柔的歌曲,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自主表现。要实现美术课的开放性,除了充分利用有形的课堂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切实加强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这里谈谈关于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地作业,比如手工课,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必然各抒己见,不像成人那样自制力强,这样势必会对课堂纪律造成影响。还有某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动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有些乱,问题在于这样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要求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创作空间,可以画在桌子上,甚至可以“乱涂乱画”。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上则必须守序,但一味强调“统一”往往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做到收放有度,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限制,适度的开放和宽松将使孩子的思维更具活力。

思考三:积极进行美术作业的评价。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会感叹画得不知是何物。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以天然童真雕饰的浪漫才能彰显鲜明的个性。有的孩子喜欢用色彩绘画,有的孩子喜欢用线条画,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教师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元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的闪光点。艺术表现内容的丰富性、艺术评价的多维性,需要我们用开放的、多元化的标准评价儿童的作品,这既符合艺术规律,也符合教育规律。

作者单位

文山州实验小学

上一篇:有感于弈秋式教学 下一篇:阅读让学生不再怕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