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居规划建设探析

时间:2022-09-25 06:33:54

新民居规划建设探析

【摘要】:2011年,河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路径,深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桃花源新民居社区将会宁镇西南庄、南良舍、北良舍、小良舍四个村庄进行合村并建,规划成一个新民居社区。本文通过对桃花源新民居案例的分析研究,试图探索冀南地区新民居的发展途径和思路。

【关键词】:桃花源新民居规划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符合中央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重大举措的要求。2010年,省委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中指出: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符合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的迫切愿望。

一、概况分析

(一)现状分析

西南庄、北良舍、南良舍、小良舍位于邢台县会宁镇镇区西北方向,距会宁镇区2.6公里。四个村村域西与时村、霍楼接壤,南部紧邻邢台市市区,北部紧邻西羊村、东羊村并与皇寺镇搭界,东部与大夫庄及会宁相邻。

(二)发展条件分析

1、交通优势

桃花源社区紧邻邢昔公路,邢台市总体规划中的邢台市环城公路、城市外环高速公路均从村域内穿过,社区对外交通方便快捷,距离会宁镇区2km,交通优势明显。

2、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社区村域在白马河景观轴辐射范围内,村域范围内规划的万亩桃园与白马河景观轴相结合可创造良好生态景观环境、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区、创建生态宜居的新民居社区。

3、制约因素

社区选址距离南水北调干渠大约1.6km,白马河流经社区村域北部,同时考虑到万亩桃园的建设及相应观光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对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社区不适宜发展二类工业及三类工业。

(三)相关规划指导

根据省、市对新民居建设的各项具体要求,要引导现有村庄适当合并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人口有序流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统筹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活、生态、生产用地需求;分析规划区域内现状村庄布局特点,结合《邢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会宁镇总体规划(2008―2020)》、《西北新区规划(2008―2020)》相关规划,规划形成三个新民居社区,分别为:会宁社区、良舍社区、桃花源社区。

其中会宁社区由会宁、梅花寨2个村庄搬迁改造合并建设;良舍社区由东良舍、西沙窝、大夫庄3个村庄搬迁改造合并建设;桃花源社区由北良舍、南良舍、小良舍、西南庄4个村庄搬迁改造合并建设。

二、规划布局

(一)规划目标

落实有关新民居社区建设部署,积极引导现有村庄适当合并集中,联村并建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新民居社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人口有序流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示范村新民居社区整体面貌明显改观,房屋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展现现代民居特色或燕赵民居传统风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居民生活更加便利;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让农民群众真正过上现代文明的新生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社区性质及规模

本次规划将社区性质定位为:以发展发展特色种植(桃树、干果)为主,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业。

规划确定桃花源新民居社区的用地规模为14.7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约43.48平方米/人。

(三)总体布局

依据邢台县镇村体系规划、会宁镇区周边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及会宁镇总体规划中涉及迁并村庄的意见和建议,结合上位规划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规划将新社区选择在以现状小良舍村庄建设用地为基础的村址东南处。充分考虑新社区的建设应与村庄现状情况相结合,于是将四个村庄的村民住宅按规划组团形式分期向规划区内进行搬迁,逐步完成社区建设。

规划将邢昔公路南侧、小良舍东侧和南侧的用地作为新民居社区规划用地,新民居规划分区主要划分为:多层住宅区和高层住宅区以及综合服务区。对整个社区进行明确地组团划分,充分照顾到四个村庄村民的相对集聚性和适应性,通过社区内道路网的组织将不同组团连接在一起。

(四)新民居规划设计

1、规划理念

对于“特色”这一概念,我们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一是通过合理规划,使小区的整体环境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品味特征,绿化、社区融为一体;二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各小区与周边的住宅区相比,在建筑形式、户型设计上具有特色;三是在小区中引入符合信息时代特征的新技术、新设备,赋予整个小区设计以时代特征。

2、公共设施建设

建筑单体布局均以区域内部规划道路为脉络进行布置。根据周边城镇形态特征及创造和谐生态环境的设计原则,规划在社区主要道路出入口两侧布置两层商业的底商住宅。分别在社区内塑造不同的公共景观空间。结合社区公共景观空间布置组团公共服务设施,如:社区中心、居委会、幼儿园等设施。

3、景观环境建设

新民居社区绿地景观及设施设计还应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所以设置儿童活动、老年活动和健身锻炼的场地和区域。各种环境设施应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所具有的功能性、观赏性和趣味性,要适合农村环境所需,可以亭台、假山、花架等适合农村环境所需的小品为主,形式要简洁美观,不宜追求豪华与气派。绿化树木的景观还要结合当地气候特点。

(五)新民居建筑设计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把民居的平面、立面、材质、色彩、层数进行统一控制,并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以取得协调的效果。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又要强调住宅的超前性、科学性、集约性。住宅单体设计遵循简洁朴素的务实原则,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以最大的有机面积为农民提供最合理、经济的户型。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力争把户内各功能空间合理搭配。

平面设计中起居室宽大舒适,空间完整,位于向阳的南边,阳光充足;卧室面积大小适中,南北通风,采光性好;卫生间靠近卧室,使用方便;厨房与餐厅结合,有效的减少了交通面积,整个平面设计简洁、方便、实用、节省空间。单体住宅的建筑外观设计摒弃虚假装饰,力求简洁明快,主要依靠墙体、门窗、阳台。坡屋顶等建筑要素形成虚实对比来表达朴素的自然美感。

三、综述

桃花源新民居社区的规划编制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将西南庄、南良舍、北良舍、小良舍四个村庄进行合村并建,规划成一个新民居社区。为更好发挥本地区产业基础较好、农民收入较高等优势,形成独特的村庄特色,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理顺产业链条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和村庄建设水平,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村庄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村庄经济协调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改善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唐振龙,刘娜,刘炳强.关于河北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实证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

2、王太春 段韦 左义林.甘肃陇南地区新农村民居建设与民居文化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第19期

3、张臣良. 推进新民居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论坛.2009(10)

4、新农村规划和新民居建设不能一建了之杨建光 《云南农业》 2009 第9期

作者信息: 焦振东, 男 , 1982年8月出生, 河北省邢台人 ,邢台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助理工程师;冯丽,女, 邢台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助理工程师.

上一篇:新宾县上夹河镇总体规划探析 下一篇: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技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