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作业实务课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25 05:56:35

仓储作业实务课程设计研究

一、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项目设计与序化

(一)建构完整的教学模块与项目

岗位分析的典型工作是仓储工作体系下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教学项目是学校为了完成职业能力培养所设置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一次转化,即按照仓储工作过程导向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仓储教学项目。在教学项目设计中,我们按照这一要求并充分考量内容选择上的实用性、可容性和可教性原则,设计了包括入库作业在库作业补货作业拣货作业出库作业返品处理等内容的作业模块。这是完整的项目式模块,能够模拟完成仓储客户所要求的物流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实施,能够使学生掌握基于工作流程的任务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作业模块的教学实施为中心,按照仓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了技能模块、基础模块和体验模块。这些模块的设计是为了弥补作业模块的不足,即岗位分析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没有完全包括在作业模块中,而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又不能缺失,对作业模块任务的完成起到支持和保障作用。比如,技能模块中的教学项目都是必须单独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如果被放到作业模块当中,就会影响作业操作的流畅性与完整性。基础模块被分列出来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仓储知识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之分,全部实践知识被当然地包括在作业模块和技能模块中,仓储理论知识除了能够融入作业模块和技能模块之外,不能缺失的部分就被分列到基础模块中,而这些知识对于仓储职业能力的培养又是必需的。体验模块主要是从学习的认知规律的角度考虑安排的。这样就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流程性作业为核心、以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为条件、以认知体验为基础,构建了由4个教学模块、15个教学项目和40个教学任务组成的完整体系。

(二)序化教学项目和任务设置

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之后,接下来就是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组织与安排。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的教学项目进行了分模块、多维度的组织建构。首先,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学项目实施递进式排列,即体验模块基础模块技能模块作业模块。其次,针对每一模块的教学项目,根据项目的特点及项目间的相互关系,选择不同的组织方式。基础模块里的3个项目和技能模块里的6个项目采取的是对应方式,即项目之间没有明显的依赖关系,如堆码技术、堆高技术、搬运技术是可以分别进行技能训练的。基础模块中的教学任务设置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针对后续技能与作业的完成是不可缺少的。技能模块中的教学任务设置是基本的方法或完成技术操作所必需的设备与工具的使用。作业模块里的5个教学项目采取的是流程方式,即项目之间是有先后顺序的,位置是不能颠倒的,模块里的任务设置是完成项目必需的操作环节,并有顺序上的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项目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任务,但模块不同,学生主体性表现也不一样。

(一)在体验模块中,在到仓储企业调研之前,调研小组自主设计了包括仓库平面布置状况、仓库作业区布置状况、仓储设备种类等项目的调研提纲,调研过程中要求填写相应的记录,最后要提交调研报告,另外每个小组要选一名代表以PPT的形式汇报调研成果与体会。

(二)在基础模块中,实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完成5个学习任务,并且根据学习的进度提交统一印制的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单,根据报告单的填写情况,由教师给出总结与评价。

(三)在技能模块中,选择教师讲解、演示、学生模仿、教师协助、独立操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大量的技能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每一个技能性操作任务。同时教师设计出技能测试表,针对每一项技能设计出A、B、C三个等级的质量标准,A是优秀,B是良好,C是通过。测试表由教师现场填写,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

(四)在作业模块中,选择流程式项目模拟方式,同时采取任务驱动、角色扮演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按照流程分段进行,先是完成单货品、单客户的入库作业及相关任务,之后是在库管理,直至返品处理,一个循环完成之后,分组、分角色、分任务完成整个流程的模拟作业,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双货品、双客户的流程模拟操作。第三个阶段是多货品、多客户的流程模拟操作。这样循环进行,直至学生掌握了每一个操作任务为止。同时对于每一教学项目都有项目作业考核表,主要从完成质量和时间两个方面考核学生(小组)的完成情况。另外还有阶段考核表,主要是针对学生分组按角色完成整个流程的情况进行考核。

三、实施全过程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是课程的关键环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全过程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全过程是指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阶段性考核成果,包括调研报告、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单、技能测试表和作业项目考核表等。一体化主要是指课程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根据“仓储作业实务”课程目标的要求,考核的项目包括5个工作岗位所需的有关本课程的知识、技能、任务、态度以及相应的素质,除此之外,还有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这样就实现了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考核评价,可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作者:梁智慧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法制课程建设 下一篇:婴儿喂养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