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师生之间形成融合关系

时间:2022-09-25 04:47:01

如何在师生之间形成融合关系

目前,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会感叹如今的教师越来越难当,尊师重教的传统正日益淡化,师生之间的感情似乎越来越疏远。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它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本文作者主要根据多年在中专学校教学和当班主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做下方面的分析。

1.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

一个教师要得到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主要靠自己以身作则的美好品格,而不是所谓的权威。一个缺乏师德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不可能赢得学生,不可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教师的人格和品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和品德。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如果我们自身做不到,又怎么能让学生信服我们呢?学生需要教师“言教”,更需要教师“身教”。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和人格魅力,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去影响学生,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去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亲近你,师生关系自然就会变得融洽。

2.教师应该重视与教书结合育人。

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应该把课堂教学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中专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他们还没有形成比较理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分辨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

教师在做工作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再加上基础较差,缺乏理智的情感,自控能力不强,因此管理的难度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难免会失去耐心,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烦躁的情绪,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再是耐心的教育,而是严厉的训斥。在学生看来,这是教师不爱他们的表现,因此他们就会对教师善意的教导持抵触情绪,听不进教师的好言相告。对于不担任班主任的教师,上完课后就离开学生,思想上可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再加上学生素质较差,这些教师在平时更不愿去接触学生,因而学生的管理工作就主要由班主任来完成。在这种隋况下,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作为教师,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对于中职教育而言,育人甚至比教书更重要。

3.教师应重视改变自己的角色

教师的传统角色是明确的,但现在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权威不断受到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能力在增强,他们更善于接受新事物。在一些领域,教师并不比学生知道或掌握的更多。年龄的增长不与知识的多少成正比,权威的树立也不再和年龄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还只是对课本上的东西照本宣科,就不能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或扰乱课堂纪律。因此,教师就会对这些学生产生反感,而学生受到批评必然对教师产生抵触,从而在师生之间产生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对新事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汲取新知识,并且进行有效的加工整理,使这些知识能够在讲课时被自己灵活运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知识点讲得浅显易懂,学生才会对你的课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4.4教师应该知道调解自己的情绪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差不多每天都是在课堂上一成不变地度过的。这样的教学流程久而久之,往往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模式可能会造成教师讲课越来越无精打采的局面;再者,由于中职学生在接受知识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对课堂教学反应不积极甚至麻木,这也会造成教师讲课的热情下降,从而不愿走近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对知识始终有一种新鲜感、渴望感。还应该学会调节好自己的精神状态,让自己始终有饱满的热情。

5.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往 。

如果教师在上课时提前一点时间到班级和学生聊聊天,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谈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则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少一些生疏而多一份亲近。教师应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用生动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亲近你,从而向你敞开心扉。在工作中教师也难免会出现错误,作为教师更要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行。

6.要善于听学生意见。

当代学生自我意识很强,正处于心理上的封闭和反抗期,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并适当尊重他们的意见,循循善诱,正确疏导,让他们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奏效。注重情感教育,对学生的错误和缺点要认真分析,加以引导。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能够与学生坦诚相待,把“狂风暴雨”式的教育变为“润物无声”式的教育。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增加思考、创造和创新能力,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推心置腹,增加情感交流,并增强成功的信心和勇气。

上一篇:情境教学 第8期 下一篇:浅谈班会在班工作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