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的内容雷同原因何在?

时间:2022-06-22 02:17:27

公文的内容雷同原因何在?

在社会生活中,公文间内容雷同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长期受到争议并且批评的声音占据上风,但却难见消逝的迹象。公文作为应用文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型,其内容应以针对性强、有用为基本原则和标准,公文间内容雷同无疑背离了这个原则和标准,同时也就自然弱化了其作为应用文章的价值。

雷同与合理相同的界限区分

雷同,《现代汉语词典》对其的解释是不该相同的相同。公文间内容相同的情况是很多的,是否都该如此,答案应该是否定的。理由很简单,公文作为普通文章的一种类型,文章价值的独特性要求,使公文问内容不该相同;公文作为应用文中的一大类型,应用文章的针对性要求,使公文问内容不能相同或不能太多相同。文章的独特性一般认为是完全独特,对文艺类文章的要求绝对如此,对应用性文章考虑到某些应用文章存在彼此针对的情况有某些相似或相同之处,故对其的要求可以是完全独特或整体独特部分相同。这样讲并不是表明应用文作为文章的一种类型可以背离文章的普遍要求,而是意味着文章的普遍要求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体现有差异。社会生活中各种情况问,有彼此完全不同的,也有彼此部分相同的,但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因此使对之的行文间,可以有彼此完全不同的,也可以有彼此部分相同的,但不能有彼此完全相同的。这种可以与不可以之间,就是雷同与合理相同的界限。原因很明确,公文是应用文章,是应实际之用而发的,假若两个公文应对的实际完全不同,其各自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表述的处理方法等构成的内容也应该完全不同。而假若两个公文应对的实际相互有所相同,则允许两个公文的内容有一定相同,允许的程度以两个公文应对的实际相同程度为界。这里用“允许”一词,意味着并非“必须”,亦即认为同样的情况可以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从而使应对有一定相同的两个情况的两个公文在关于情况相同部分的内容也有差别。两个公文内容相同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属于合理相同,超出这个界限就算雷同。

联系到具体的公文,就要分析其所针对的具体实际。两个性质相同、层次相当的单位处理相同性质的问题,彼此所发的相应公文内容允许有一定相同。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两个高校关于各自学生考试作弊处理方法的公文,相互问的内容可以有一定相同。这里的“可以”不仅是由于两校该性质内容的公文处理的是同性质的问题,而且是由于可能两者依据同样的上级法规精神,面临大体相同的外部文化背景。这样做体现了上级一种精神在不同下级单位贯彻落实的规范统一,同时体现了在一定环境下不同单位或人员对同性质问题认知的一致,显示出各单位规定的趋近合理与真理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环境的公平。但两个单位的情况毕竟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是出现同性质的问题,其原因、表现方式、程度等肯定有一定差异,其问题的纠正或称处理环境肯定也有一定差异,因之彼此所发的相应公文内容不能完全相同,否则就犯了雷同的毛病。关于不同性质的单位处理相同或相似性质的问题,按理好像可以处理方法一样,进而由之形成的彼此相应公文内容相同,实际上,由于各自面临的具体背景不同,因之相互的公文内容也不应相同。否则所行公文既难以发挥最佳效用,同时也犯了雷同的毛病。因为如前所述,一个具体的行文,不仅要考虑处理什么问题,而且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等,同时要注意行文对象,即注意行文信息接收者的状况及受文者与行文者的关系,还要考虑行文的作用环境等。只有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行文,行文才能产生较理想的效果。机械模仿或抄袭别人现有公文内容与其形成雷同的公文是难以实现这种效果的。

心中反对雷同却默许或做着雷同的文章

公文间内容雷同的形式表现多样,它包括公文间内容大部甚至全部雷同和部分段落与句子雷同等情况。众所周知,雷同是贬义词。从理论上讲,可能没有人赞同公文间内容雷同,但实际上,不少人会对公文间内容雷同持默许态度。也许对公文间大部或全部雷同的赞成人不多,但对公文间内容的部分段落和句子雷同则可能不少人视为当然。比如认为某一下级文件是对上级某一文件精神的贯彻,上下级相应文件间的内容相同正是贯彻意思和行为的标志性体现。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某高级机关某文件提出某种工作指导思想,其下属各级该方面文件往往直接照搬。这里笔者不是怀疑某高级机关文件思想和下级贯彻这种思想的正确性,而是认为该高级机关面对的是宏观情况,只能提出原则性、方向性的意见和总的指导思想,下面各级的实际情况五花八门,应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具体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才具有针对性和利于解决问题。

实际上,那些视公文间内容雷同当然的人心中也是反对雷同的。虽然他们谈论此时会说雷同的情况正常,但要他们去阅看雷同的文句时又说是套话、没意思,不愿仔细看。“套话”当然是贬义,“没意思”则一方面是觉得没兴趣,另一方面是认为没有用的信息、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愿仔细看”,既蕴涵着一定的抵触意味,也显露出一定的否定意思。

遗憾的是这种内心本质反对雷同的人不仅默许别人雷同公文的存在,他们自己有时也做雷同的公文。问之,则答日:“都这样”、“就这样”。“都这样”,意思是自己的做法属随大溜、从众行为,整个社会的形势如此,没必要奇怪。个人没多少责任,社会风气使然。“就这样”则是说,公文的写作要求低,没必要讲究,雷同一点也不怎么影响使用。写公文的人心态如此,审公文、签发公文的人心态也如此,于是雷同公文几乎一路绿灯地产生、运行,形成在社会上泛滥成灾的局面,所发公文的价值和作用与期待和应有价值相比大打折扣。

文章价值观念淡漠是形成公文间内容雷同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内心反对雷同的人却对雷同的公文见怪不怪,予以默许呢?答案只能是其没有真正地全面深刻理解公文的价值要求。公文作为应用文,不仅一个具体的公文整体是针对一个、一种或一定区域的现实,应当对拟处理的问题有用,而且其每一段、一句、一个字都要表达出有用的、针对性强的信息,才能保证这个公文产生理想的效果。雷同的公文背离了这个要求,自然不能保证其产生应有的效果。默许雷同公文的人不是不知道公文的应用价值和要求,因为其处理公文本身就是让公文发挥作用的过程,在其主观上有明确的意识。但是其意识的深度不够,全面性不足,于是其放任了雷同公文的存在。

至于反对文章雷同又写作雷同公文的人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他们有能力写作公文表明他们受过一定的文章写作训练,懂得雷同是文章的写作大忌。但他们仍然写作雷同的公文,这就不得不多加分析了。稍作注意会发现,这种人写作别类文章时常注意雷同问题,写公文时却又不太顾忌这个问题,原因何在?因为写别类文章署自己名字,写公文署单位名字,前者名利、责任完全归己,后者写作当时在单位内部也许不少人知道是谁的作品,时间久后及在单位外部则很少人知道并注意是谁执笔的,无论公文是推动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好效果,还是给现实带来很大副作用,这些名利、责任与己都不太紧密,于是不努力在公文写作上下工夫,而是以雷同的公文来应付。因为写作雷同的公文毕竟比写有独特思想价值的公文容易。与这种偷懒意识相伴的是公文也是文章,应按文章的价值要求写作观念意识淡漠,而且这后一方面的问题比前一方面更加严重。他们写作公文,虽然意识到是在进行与其他类型文章相似的一种写作,但却认为是一种比其他类型文章相对容易且要求较低的写作。把公文不是当做文章的一种类型,而是当做文章的一个较低层次对待,于是采取一种相对不很严谨甚至有一点应付味道的态度来进行写作,把文章价值的独特性、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新颖性等要求忽略至一边,特别是把应用文写作的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针对性要求在潜意识中淡化。雷同就是这种写作心境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结果。他们虽然明白公文作为一种工具用以改造现实、处理问题,但未意识到完全适用的工具才可能产生最好的效果。制作这种完全适用的工具就是充分针对现实,完全按现实需求写作公文,而不是可以忽视现实的具体需求,以与其他公文雷同的形式来写作公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完全适用现实的公文是必须遵循普通文章的基本写作要求才能写出,而不能以雷同的形式造就。

从表面上看,反对雷同又写作雷同公文的人自己给自己放松了要求,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减少了压力,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悲哀的。这里姑且不论雷同公文把公文的品位予以降低,单就写文章要有人看、人们愿意看这个作文的基本愿望来说,写作雷同公文是做人与作文的一大败笔,所以必须重视公文雷同问题。而要解决公文间内容雷同的问题,除了克服公文制作人的偷懒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应强化他们的公文与其他类型文章同属精神产品的意识,从普通文章写作的个性化要求角度审视公文写作的针对性要求,以普通文章的独特存在价值来看待公文的适用、实用价值。

编校:施宇

上一篇:提升英语新闻听力的策略探析 下一篇:如何化解灾难事件采访中的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