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的节约等4则

时间:2022-09-25 04:06:35

袋鼠节约

袋鼠虽名为鼠,但并不像啮齿类动物一样,有终生不断成长的锐利门牙。它们像其他食草动物一般,以臼齿来咀嚼野草。野草对臼齿的损害很大,所以很多食草动物在臼齿脱落后,都可以马上再生。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齿却无法再生,所以虽然它们左右牙床各有四对臼齿,但平时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对,等到第一对耗损而自动脱落后,第二对才再向前移,取代第一对。平均一对臼齿约可使用五六年,到了十五至二十岁之间,袋鼠就只剩下最后一对臼齿,除非不吃东西,否则势必全都耗损。而当这一对臼齿磨尽脱落时,则“事禄已尽”,即使无病无痛,袋鼠也会死于饥饿。

人类可用的资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损后才想到节约,将后悔莫及。

鼹鼠的 未雨绸缪

鼹鼠是完全生活在地下的地鼠,它们擅长在地底挖洞,挖的不只一条,而是四通八达、立体网状的坑道。要挖出这样的坑道当然很辛苦,但一旦完成,就可以守株待兔地等食物上门。同样在地底钻土而行的蚯蚓、甲虫等,常会不知不觉闯进鼹鼠的坑道中,被来回巡逻的鼹鼠捕获。鼹鼠在自制的网状坑道里绕行一周(有时要花上几个钟头),就可以抓到很多掉进陷阱的猎物。如果俘获的昆虫太多,鼹鼠就会将吃不完的咬死,放在储藏室里。有人就曾在鼹鼠的储藏室里发现数以千计的昆虫尸体。

先多花些时间,做好完善的硬件设施,未雨绸缪,这样才有安逸清闲的日子过。

我们应该 知道 这样两只老鼠

前不久,一位名叫摩德尔丝的美国科学家对两只小老鼠做了一次试验。他把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并把其中一只小白鼠的能使其产生压力的组织全部抽取出来。结果那只未做抽取手术的灰老鼠走路或者觅食时总是小心翼翼的。在那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仿真自然环境里面,灰老鼠一连生活了十几天,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它甚至开始为自己积蓄过冬的粮食,也开始习惯这个没有人类恐吓它和音乐等噪音影响它的仿真空间。而小白鼠则从一开始就生活在兴奋之中。它的好奇心远远大于那只小灰鼠,它只是惧怕忽然而至的大风把仿真空间里的东西刮得东倒西摇。据摩德尔丝教授的统计数字表明,小白鼠只用一天的时间就把500平方米的全部空间都大摇大摆地观察了一遍,而灰老鼠用了近四天的时间才把整个仿真空间全部熟悉。小白鼠最后爬上了仿真空间里高达13米的假山,而灰老鼠最高只爬上了盛有食物的那个仅高2米的吊篮。结果小白鼠在仿真空间的第三天,因为没有任何压力而爬上那个高达13米的假山,在试验能不能通过一个小石块时一下子摔下来,死了。而灰老鼠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处处谨慎小心,在试验结束后,它鲜活地出来了。

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慵懒而埋怨周围的竞争太过激烈,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而强调自己的压力太大。事实上没有了压力,我们就会像那只小白鼠一样,从我们实际上能够平稳越过的高处摔下来。

制度的 力量

我有一个美国同行,是位教授。他每一次来中国都是住陋室,穿小巷,不停地采访、记录,一本牛津出版的最新学术著作就是这样完成的,其工作精神不由你不敬佩。

但他也有个对他来说出格的嗜好:每次到中国的第一天,他总是让我儿子陪他去软件市场,寻找中国盗版的美国软件,物美价廉,乐而忘返。我能理解甚至支持这位同行的行为,那些刚出炉的美国软件,如果在北美本地买,实在是太贵了,贵到连教授也买不起的地步。

但私下我想:在美国的制度环境下,他能这么干,允许他这么做吗?看来美国人和其他任何民族的人一样,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一旦脱离本土制度约束,人性中的弱点就会出现,甚至放纵。

日前,我在香港邂逅了一位老友。老友放下行李就骂,说是一群西方人从罗湖出境,跟大陆有的人一样,逢队就插,一点儿也不文明;跨过罗湖桥,到香港一端入境,百步之外,人性突然大变,规规矩矩地排起队来。

我劝老友息怒:这不就是制度的力量吗?哪怕是西方人,无论高傲的美国人、优雅的法国人,一旦脱离制度约束,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以选择可以改造的是制度,不可选择不可改造的是人性。其实,人不分黄白,都具有普遍人性,都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这个时候能够区别高下的,只有制度:是约束人性,还是放纵人性?

上一篇:宋朝古道 第10期 下一篇:贫穷不是自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