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职计算机课堂高效教学的探究

时间:2022-09-25 03:58:19

对农村中职计算机课堂高效教学的探究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培养出有一枝之长、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农村中职学校对计算机的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寻找出一套适合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几点看法:一是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三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提高学生兴趣:四是采用小组合作及竞争的学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五是加强课堂细节监管,提高教学有效性;六是创新考核方式和评定方式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学生兴趣;高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43-03

在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和潜力,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农村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的教师,我积极探索一种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教学的方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一些粗浅的经验分析如下。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改革虽然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但大多数中职学校施行的仍旧是学校教育体制和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教学。虽然大多数农村中职学校已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旧是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这种落后的教学思路已不适应计算机灵活多变的学科特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很多农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式仍以粉笔、黑板为主,而计算机教育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有些问题单凭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掌握。如图形界面的计算机软件仅仅靠黑板上的抽象描述,大部分学生仍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能是纸上谈兵,直接影响了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陈旧

学校课程设置与当前主流技术脱节太大,计算机课程内容明显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中职教材过分重视确定性的内容,忽视不确定性的、前沿性的内容,课程教材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刺激性和挑战性,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无助于实践能力的形成。

1.3 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

大部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计算机是一门知识学科,而不注重它是一种工具,学生学习计算机是为了使用这种工具以提高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这样就产生了计算机教学在学生的实际应用方面要求不高的现象,使教师和学生偏重于计算机语言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应用软件的学习。同时,学生的上机实践较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不了解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操作,无法处理一些实际问题。

1.4 考核方式不科学

计算机课与其他学科主要的一点区别是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基础再精湛,但如果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那就无异于纸上谈兵。目前不少学校所能接触到的考核形式,严重偏离了计算机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初衷,也严重制约了计算机教学,以致造成许多学生能够答题却不会操作的现象。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上好第一堂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尽量多学到知识,上好计算机学科的第一堂课尤为重要。我在上第一课时,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入手,向学生介绍了学习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办公变得省时省力,可以学到很多软件知识,可以学到如何上网,并通过网络做到很多事情(比如,学习各种知识、聊天、读书、看报、信息、购物、看视频、交纳费用等等)。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计算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们学好这门学科的求知欲,这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2.2 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单靠理论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教师还需设法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作等形象逼真的视频效果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从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将一个个情境真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有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我在教学PowerPoint制作的有关内容时,首先播放了一段由我课前制作好的课件范例。学生看了顿时情绪高涨,兴趣倍增,纷纷有了急于想学好该部分知识的愿望。这时,我趁热打铁,进行PowerPoint制作知识的讲解,学生都很努力地去听。然后,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他们记住制作PowerPoint的几个操作步骤,并大胆想象和设计自己的幻灯片作品,以便于在下一次上机实践课上完成。这样,学生便会积极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运用网络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现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已完成了校园网络建设,这给计算机课程教学增添了新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的便利条件,通过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到Internet络搜索引擎部分的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暑假到了,老师想利用假期去北京旅游,请同学们帮老师在网络上查询一下去北京的路线、当地的天气及门票价格”果然,没多久,就有不少学生兴趣勃勃地告诉我找到了正确答案,并连连赞叹说:“有网络真好!”在这种教学中,我们无形中运用了“任务驱动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4 采用小组合作及竞争的学习模式

采用小组合作及组间的竞争学习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教学课堂效率,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我们知道,职校学生的起点并不完全一致,学习基础千差万别。如果用统一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势必造成顾此失彼。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能力高低等进行分组。用分组协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还可规定统一的任务和时间,让各小组间展开比赛,看看哪一组最先完成既定任务,并给予相应鼓励。在实际教学中,组内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往往会不一样。此时,教师可以让小组长做好督促和分工,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任务,并且发扬互助协作的精神,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主动帮助组内其他同学。这种教学模式促进了组内同学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2.5 加强课堂细节监管,提高教学有效性

中职生主要来源于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三毕业学生。总体来说,学生的基础底子薄、学习习惯差、自卑感强、好玩,因此,在上计算机课时,难免会出现一些自控力差的学生偶尔玩玩游戏,上上QQ,而对于学习却漠然置之。对此,教师可以加强学生课堂细节的兼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比如,可以在学生机上安装还原卡;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减少下载、安装并运行游戏的机会;用反面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沉溺游戏的危害;找学生谈心,淡化游戏情结;提出要求,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可以玩游戏,等等。

2.6 创新考核方式和评定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市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的提高,传统的考核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要求,计算机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2.6.1 考核时实施形式。可以根据计算机各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实施形式: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的实施形式;统一考试时间,不同考试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的实施形式;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内容,学生小组协作完成的实施形式;不同考试时间,不同考试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的实施形式;不同考试时间,不同考试内容,学生小组协作完成的实施形式。

2.6.2 学生成绩的评定形式。根据考核方式不同以及考核实施形式不同,可采取不同的评定形式。在计算机实践教学考核中,可采取任课教师评定,多个教师组成专家小组评定,任课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任课教师评定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等多种成绩评定形式,以公平、公正的形式评定学生考试成绩。

总之,计算机课是一门具有前瞻性、发展性的学科。作为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探索切实、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努力让计算机课程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解密成功的沟通 下一篇:台湾黑熊:请叫我独行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