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5 02:58:49

对基层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问题研究

摘要:气象行政执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是维护法律法规威严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基层气象部门在规范行政执法上下功夫,在强化监督上做文章,切实提高气象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基层气象部门;行政执法;对策

基层气象部门的防雷行政执法工作是依据《气象法》、《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所开展的一项气象行政执法行为。近几年来,随着防雷“测、审、监、验”四项工作全面推开和不断拓宽,基层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工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因而基层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水平已远远跟不上防雷工作的需要,成为制约防雷行政执法工作发展的瓶颈。

一、存在的问题

(1)执法不到位,不能有效的抑制违法行为

具体体现在具体案件的处理时,或长时间停留在观望状态,希望通过行为人自行纠正或者协商解决;或希望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直接介入管辖,不能依法履行职责。这两种情况,在县一级的气象主管机构处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案件时,尤为突出。因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案件的当事人一方,往往是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或者当地有一定实力的开发商,有权处理此类案件的基层气象主管机构常常会要求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进行管辖。

(2)执法队伍不能适应气象部门发展的需求

基层气象主管机构普遍存在人员较少,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县级气象主管机构的许多干部职工既要从事基本的气象数据收集工作、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还需要承担气象执法工作,工作负担较重,压力很大。结果就是造成基层执法人员在气象事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气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结构相对薄弱,执法水平相对偏低,对违法案件的定性和具体处罚程序的应用不够熟练,一些重大案件的处理随时需要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

二、提高基层气象部门防雷行政执法水平的对策探讨

(1)宣传先行,为防雷行政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我国的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出台比较晚,社会认知度较低,不利于防雷行政执法的开展,因此宣传工作要先行。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月等大型活动,尤其要发挥网络传播的作用,大力宣传防雷减灾有关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和国内外防雷工作的新情况、新进展,促使人们知晓防雷法律法规。总之,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不断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和法律意识,为防雷行政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正确处理防雷工作的四大部分关系,为防雷行政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为了适应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发展,各级气象部门必须按防雷行政管理、雷电监测预警业务、防雷技术服务和防雷产业四大方面的格局进行布局。近几年全国绝大多数气象局已按照这四大格局对防雷工作进行调整和组合,但有些单位调整不到位,管理与创收、检测与产业还没有完全分离,基层气象部门一定要加大调整力度,真正做到“政、事、企”完全分开。

(3)健全气象行政执法机构,认真履行防雷减灾工作职责。健全气象行政执法机构是搞好气象行政执法的基础,基层气象部门要强化法律意识,在明确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防雷执法机构。为了做好执法工作,基层气象部门必要时也可以聘请有律师资格的律师担任兼职律师,执法时让律师一起参与,让执法工作做到有礼有节,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各级气象部门领导和执法人员要明白防雷行政执法是气象行政执法的一支重要分支,是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实现其防雷安全管理职能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保证防雷减灾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执行的有效手段,因此,防雷行政执法绝不是气象部门的一种创收手段,更谈不上是为创收服务的,执法人员要从单纯收费的意识误区中走出来,消除功利观念,认真履行防雷减灾工作职责。

(4)强化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提高政策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强化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建设是做好防雷行政执法工作的根本。防雷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和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多门学科,除适度引进或聘用一些防雷专业、法律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外,迅速提高防雷执法战线在职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一项摆在基层气象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

(5)争取多方支持,建立防雷行政执法联合协作机制。防雷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部门多,影响面广,单纯依靠气象部门自身力量难以推动,基层气象部门要摒弃条块分割的僵化观念,建立防雷行政执法联合协作机制。首先,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向地方政府、人大汇报当地行政执法工作,取得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要把气象防雷审核验收纳入到地方重要规章中,将防雷行政审批纳入相关部门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其次要抓住已进入安委会成员的机会,促进建立健全防雷减灾工作各级政府负责制及责任追究制,将其列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内容;第三要加强与政府法制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建设、公安消防和技术监督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合作,制订出相关的防雷行政执法协作措施并以规范性文件加以确定。防雷行政执法联合工作机制是防雷行政执法工作可持续性开展的关键之一。

(6)建立防雷减灾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深入开展行风建设,为防雷减灾工作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2006年中国气象局下发了《中国气象局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实施方案》,对推行气象行政执法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作为气象行政执法的机构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执行。责任追究并不是责任追究制的根本目的,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有序实施才是其根本目的。各基层气象部门一定要建立健全气象行政执法人员责任制度和错案追究机制,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和承担的责任,要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执法活动的合法有序实施;要建立行政处罚上报制度,县级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处罚结案后要在规定时间内逐级上报市、省有关单位。

(7)梳理执法依据,合理划分处罚幅度,提高行政处罚的效率。2009 年中国气象局制定下发了《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使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对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幅度规定了裁量的权限,因此,基层气象部门一定要遵照《气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管理办法》,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防雷法律法规的行政处罚规定中的自由裁量进行细致合理的划分,以统一防雷行政处罚的尺度,进一步提高防雷行政处罚的规范化。

(8)规范防雷行政执法处罚案件的执法行为,保证执法质量。气象行政执法应当遵循合法原则。防雷行政处罚是气象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防雷行政处罚案件中不仅防雷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内容要合法,还要注意的是防雷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处罚是否适当、证据是否确凿,这些将直接关系到防雷行政执法的成败。

(9)想方设法解决防雷行政执法难的突出问题,对说服教育无效的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从基层气象部门查处的防雷违法案件来看,防雷行政执法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工程、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分析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地方政府工程表现为权大于法,如各地建设污水处理厂等政府工程;二是招商引资项目表现为利大于法,如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的先

开工后办证、“打包”收费、一条龙服务等政策;三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表现为势大于法,对防雷管理不屑一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开展气象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守法意识,协调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基层气象执法队伍建设,改善气象执法社会环境,这些都是顺利开展基层气象行政执法的基础。只有从基础做起,基层气象部门气象行政执法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气象事业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强,纪新建.做好基础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思考[J].气象软科学,2010 (2).

[2]卞光辉,陈红兵.气象依法行政读本[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析日语学习中常出现的量词误用现象 下一篇: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管理探讨